1998年,石光银种下的6万亩林场被纳入生态林场,禁止砍伐,这样一来,石光银手握几千万的资产不仅挣不到钱,每年还得倒贴几十万,然而就在他不知道咋办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石光银1952年2月份生人,是汉族人,出生在陕西定边县。石光银的人生经历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他在1967年的时候,当时他在海子梁乡圪塔套村担任小队长。 那个时候村子里面的情况是非常不乐观的,一片荒芜。他以身作则,带领整个村子的人,苦苦奋战了三年的时间,种活了1.4万亩的树木。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规划和一直不断的坚持,也是在他的带领之下,使得海子梁有了第1片绿洲,在当时,外界都觉得沙漠是种不活树的。 正是因为他的努力,让很多专业人士看到了在沙漠造林的希望和可能。到了1972年,那个时候,他也不过才20岁,就担任同心干大队队长。 他在接受采访时常说自己没什么别的本事,唯有植树造林这件事情还算有点经验,在他此后的人生里,植树造林这件事,确实成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那个时候的他带领群众栽植杨树和沙柳,从1972年到1975年,又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治理沙漠的荒沙,超过1万多亩,建立起了整个乡村地区的第1片沙漠绿洲。 到1984年的时候,当时国家是在政策上鼓励个人承包沙漠区域进行治沙的,石光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毅然决然的辞去了原本的乡农场场长的职务,全家搬到了沙漠区域当。成为了全国承包治沙的第一人。 那个时候他自己一个人牵头承包了58,000多亩的荒沙地区,并且创建了自己的公司,1988年的时候,公司自己筹集资金在承包国营长茂滩5.8万亩的沙漠里面,建起了荒沙小学。 在他的牵头带领之下为国家治理荒漠沙漠,带来了非常大的助力,可以说他自己一个人就带动了整个区域的沙漠化治理和规划。 一直到1998年的时候,当时他原本承包的6万多亩的林地被国家纳入到了生态林场当中,禁止再进行砍伐。 对老婆来说,这简直是一个惊天噩耗,他自己承包的那些林地是需要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去进行维护的,而由于国家将这个地方规划到了生态林场当中,他失去了对这块地区的掌控权,这些原本的资产就变成他的负担。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他意识到国家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虽然他没有办法进行砍伐,但是这个地方由于他自己长期的构建,已经成为了天然的屏障,完全可以进行林下经济发展,尝试对养殖业、畜牧业进行发展。 之后也是在他的带领之下,相关区域不光是在生态环境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网络化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与此同时,整个区域还发展起了一整片循环性的经济生态产业链,而他自己个人也因为一直以来的行为受到了国家的表彰,被称为是中华第一治沙英雄。 [微风]信息来源: 石光银:沙海里筑牢“绿色长城” 全国人大2024-08-21 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