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越战一等功臣杜海山,被妻子告上了法庭请求離婚。当法官询问杜海山时,他却沉默不语,法官正要宣判,他才急红了脸表示自己有11个家要养!
1984年的一个春日,一场离婚案在北京市人民法院闹得沸沸扬扬。原告李卫平起诉丈夫杜海山,理由是"家庭生活困难,丈夫不给生活费"。
这位名叫杜海山的被告,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位立过一等功的越战英雄,在部队供职多年。然而,面对法官的询问,他却闷声不吭,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事。
妻子李卫平忍不住哭诉:"他每月工资七十二元,却只给这个家寄六块钱,我和孩子怎么活啊!"话音刚落,旁听席一片哗然。
就在法官要宣判离婚时,杜海山突然红着眼圈站了起来:"我还有十一个家要养活!"他的一番话,犹如平地惊雷,震撼了在场所有人。
原来,在那场腥风血雨的战争中,杜海山和战友们立下生死誓言:如果有人牺牲,活下来的人要照顾他的家人。十一位战友为国捐躯,杜海山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战友们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杜海山发誓要替他们照顾好家人。从此,他每月将大部分工资寄给了牺牲战友的家属,自己家只留了六元钱。
李卫平听完这番话,泪如雨下。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丈夫背负着这样一个沉甸甸的诺言。愧疚和感动交织,她当即撤回了起诉。
杜海山的事迹很快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当年的头条新闻。一个个感人的细节,勾勒出一位真正的时代楷模。
无数群众来信慰问这位"活雷锋",纷纷向他伸出援手。然而,杜海山并未被眼前的荣誉冲昏头脑。他依然我行我素,默默地奉献着。
捐款大多被他拿去资助了烈属和伤残军人,自己依旧过着清贫的生活。这份坚守的背后,是一个军人的赤诚之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杜海山的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人,他的精神也成为时代的一面旗帜。无私奉献、诚信友爱,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杜海山无疑为我们树立了一座道德丰碑。他用行动告诉世人,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给予了多少。
愿杜海山的精神薪火相传,激励更多人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大爱温暖这个世界。让我们一起向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致敬!
你如何看待杜海山的事迹?你身边有哪些默默奉献的"杜海山"?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