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为什么说溥仪想要改变风评,就和呼吸一样简单?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对中国人

为什么说溥仪想要改变风评,就和呼吸一样简单?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对中国人来说,殉国就是最壮烈的死法,无论你生前的功与过,死后一定会落下一个美名。 想当年崇祯虽治国与前辈比起来逊色不少,但殉国的那一刻,就成了“天子守国门”,也正是他守住了汉人最后的风骨和尊严。 项羽虽不是殉国,但也因为决然赴死成了后世千百代中国人心中,永远的西楚霸王,甚至还被司马迁编进了《帝王本纪》里。 而溥仪和裕仁的接触那么密切,要是真敢给裕仁来上一刀,那他高低得从受人讥讽的末代皇帝,变成忍辱负重的“清昭烈帝”。 就算裕仁没死,要是再喊上一声“朕可战死,国家不可灭亡!” 那他之前所有不齿行径,估计全会被解释为“忍辱负重抱甲午之仇”。 到那时中国历史上就不止有祖龙嬴政了,还有终龙溥仪。 一个兵强马壮当存一同山河之气,一个积贫积弱不忘救国救民之心。 一个奋六世之余烈,一个扫先人之庸碌,2000年的帝王史也有了一个首尾呼应的完美写照。 如果溥仪死在东京,张学良死在沈阳,唐生智死在南京,那这三位能不能算是“近代三杰”呢? 可惜历史只有事实,没有如果…… 对此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