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当年落难时实在没羊肉吃才会吃猪肉,难道古代的猪肉真的很难吃吗? 其实不一定是猪肉难吃,是宋朝人太爱吃羊肉了,这里的宋朝人不单指皇帝和官员,而是包括老百姓在内的绝大部分人都爱吃,只是看吃不吃得起而已。 宋仁宗时期,朝廷的御厨贪污被抓了,就因为他一年下来要宰差不多10万只羊,平均下来一天也要280只左右。 直到反腐倡廉后,才算正常了一点,可光是皇宫里一天都要宰40头羊,一年都要吃掉一万多头。 在宋朝羊不仅是食物,甚至还被当成了官员的福利,宋朝官员从小到大,每个月可以领2~20头不等的羊。 不过羊这玩意虽然好吃,但一般老百姓还是很难吃得起,猪肉才是老百姓的口粮肉。 因为猪生的快,生的又多,也比较好养活,所以很多老百姓家里都会养,谁都有的东西卖起来也就比较便宜。 可能只花几十文钱买的猪肉,三个大汉都吃不完,也难怪苏轼会吐槽猪肉“价贱如泥”。 苏轼不想吃猪肉,纯粹是因为他之前官大,朝廷发的活羊吃都吃不完,但后来被贬了,朝廷发的羊完全不够吃,只能勉强吃点猪肉代替一下了。 但是出生在大家族的苏轼怎么能受这种委屈,就算吃不值钱的玩意,也要想办法把它变成值钱的样子。 本身就喜欢研究美食的苏东坡,就开始琢磨起怎么做猪肉了,经过多次的食材调配,和火候的管控,才做出了日后闻名天下的“东坡肉”。 这东坡肉没有什么名贵的食材,但做出来就是软烂入味,肥而不腻,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在我看来,这东坡肉又何尝不是被贬时苏轼的一种别样呈现呢? 东坡肉问世后,阿苏轼还将它当过赈灾粮,救济过周边的贫苦百姓,这道菜之所以这么香,原来是有一丝历史的余韵在的。 对此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