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晚清三巨头中,为什么不少人都更喜欢左宗棠? 有人觉得,曾国藩是个奴才,李鸿章是个

晚清三巨头中,为什么不少人都更喜欢左宗棠? 有人觉得,曾国藩是个奴才,李鸿章是个庸才,而左宗棠是个战略家兼干才,我也挺认同这个观点。 曾国藩在清政府时,虽说镇压太平天国有功,下手也足够凶残,但他对待外国人的理念,多少有点太隐忍,甚至于有点屈辱了。 当年他甚至对李鸿章表示,外交最重要的就是“诚”字,我们对洋人坦诚,洋人才会对我们坦诚,毕竟洋人也是人嘛。 曾国藩前半句确实没毛病,但后来洋人的所作所为,确实配不上他的后半句评价。 想当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蒸汽的裹挟中猛然来临,外国人什么德行估计他也知道,主打的就是一个弱肉强食,利益交换。 你没本事,没钱赚,人家都不想理你,什么“待人以诚”只是软弱无能的借口罢了,后来西方也用实际行动告诉你,“诚”不顶用,“钱”才顶用。 所以在我来看,曾国藩这个人,就是对朝廷忠心,对洋人隐忍,但对老百姓狠心,这多少有点窝里横的感觉了,估计也是很多人看不上他的原因吧。 至于李鸿章呢,他有点战略眼光,但是不够长远,所以都是小功绩巨多,而没什么非常大的作为。 记得在19世纪那会,俄国和英国相互掣肘,两边都想拉拢盟友,李鸿章也确实站队了, 但似乎站错地方了, 因为当时俄国对中国的威胁,比英国要大得多。 结果李鸿章,甚至是整个清政府都摇摆不定,我们要不要反俄?英国其实一开始也想和中国结盟,但是中国的态度实在不明确,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比较中立的势头。 但隔壁的日本就不一样了,直接倒在英国怀里,那中国此时这个“反俄不绝对”的态度,在英国人眼里一对比,和“绝对不反俄”也没什么区别了。 所以后来日本人越来越猖狂,他又只能去找俄国帮忙,两边结盟起来制约日本,可当初如果换一种选择, 会不会历史就不一样了? 所以他的各种战略,像什么丢新疆保海防,联俄抗日,以及向法国求和等一系列举动,虽然努力是努力了,但是大方向不对,加上清政府那帮人更无能, 北京最后也没保住。 把左宗棠放李鸿章后面,就能更直观地感觉到左公超前的战略眼光了,在他的观念里,新疆必须拿下,而且要成功收复,最好还是和英国结盟,制约俄国。 而且法国当时的态度,我们也不能怂,就要和他们干到底,敢问当时朝堂上下那么多人,谁有左公的远见和胆识。 当年俄国一边蚕食我们的土地,我们还要一边和他们合作,只有左公始终坚持硬气要对抗俄国。 当年左公那抬棺出征的决心,和舍我其谁的气势,要是清政府最后没那么怂,两边堂堂正正地在伊犁干一下子,往小了说,是不是后来老百姓的日子都能好过许多。 要是当年得到了英国的支持,那逐渐衰落的清朝不就有逆天改命的机会了吗?只是左公这人太直,人情世故不如其他二位,在中央也未必能调和好各派系的矛盾罢了。 就不说之前那七七八八的,你看如今新疆遍地都是帅哥美女,左公这明显是造福千秋万代啊,谁看了迪丽热巴不喊一声“左公千古”,你以为老祖宗打新疆,真的只为了那点葡萄干吗? 不过调侃归调侃,三位先辈还都实打实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在希望的土壤里埋下了未来的种子,只是论心迹,三人还是分个高低罢了。 对此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