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陈钟书将军已经47岁,肉搏战竟然挑死14个日军,牺牲后记者拍下了战友拖回来的将军遗体。 陈钟书将军在台儿庄战役中已经将近半百,他抗日的年头不短,在17岁的时候就已经参军入伍。 陈钟书将军从小就生活艰苦,在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担起了责任,16岁开始抚养家中的弟弟妹妹。 而他当兵的契机就是在因为家中压力太大,又有着债务难以偿还,为了偿还债务选择去当兵,但是在其位谋其事。 陈钟书在当兵后并不是混日子,而是认真的对待每一个任务,这也是让他很快就升到班长的位置。 不得不说,陈钟书能成为后来的英雄也是早就有预示,他性格勇敢坚毅,不仅爱学习还有胆识,这就是典型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而这样优秀的人也是有着极好的机会和契机,在辛亥革命开始后陈钟书表现极为不错,这也是让他一路升到了云龙手下的副营长,最后更是升到少将团长。 直到1938年4月份,台儿庄战役开始,陈钟书对上了日本敌人,在晚上陈钟书组织了敢死队,要与日本鬼子决一死战。 拂晓,敢死队摸进了村庄,敌人措手不及,短短20分钟就消灭了500多个敌人,其中更是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充实我军战略储备。 可由于我方的武器与日军的武器有着极大的差距,在多次的论战后,我方落入了劣势,打出最后的子弹后,陈钟书极力与战士们作战到最后一刻。 他冲在最前面,与战士们一同与敌人开始了肉搏战:“冲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陈钟书将军勇往直前,肉搏挑死了14个敌人,在最后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炸开,陈钟书永远的倒下了。 参谋主任见此,赶紧将陈钟书的遗体背下了战场,这才有记者拍下了陈钟书最后一张照片。 他穿得简单朴素,在头上还缠着厚厚的绷带,难以想象他是以什么状况坚持到最后一刻。 而重点是他的手还紧紧地攥在一起,这一双铁拳是包含这陈钟书的不甘,更是证明了他在最后一刻都是紧握武器与敌人作战。 这样的照片震撼人心,无疑是激励了当时作战的千千万万个战士,也同样激励着后来的我们。 我们幸福的生活不是一直存在,那种痛苦的过去我们不能忘记,而给我们带来幸福的那些英雄们,我们更不能遗忘,英雄永垂不朽! (参考信息:陈钟书:滇军抗日首位捐躯的少将旅长. 凤凰网. [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