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轻人路遇强盗后主动上交钱财,只留下一张纸不愿放手,强盗一把夺,看清楚内容后难控情绪,嚎啕大哭。 这张纸不是地契不是银票,更不是大家字画,而是一封遗书,是这位青年的父亲留给母亲的一封遗书——《与妻书》。 国家动荡之时,年仅15岁的林觉民考上了福建全闽大学堂,这里是他革命生涯的开端。 林觉民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新思想的滋养下,林觉民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爱国的活动中,这也让他在学生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1905年,林觉民在追逐革命理想的路上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陈意映,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林觉民在外投身革命,陈意映在家中为其站岗放风。 1907年,林觉民前往日本,追随了孙中山,要将清满政府推翻,建立民主的国家。 1911年广州起义箭在弦上,林觉民收拾行李赶往广州,这一走他知道自己可能就是永别,于是写下来三封遗书,一封留给了父亲,一封留给了妻子,一封留给父老。 他将这三封遗书交给了可靠之人,嘱托若是自己战死,这三份遗书一定要送到自己家中。 交代后事后,林觉民将大量的大炸药环绕在自己的怀中腰间,他计划进攻广州总督署,与其一起行动的还有百余名革命人士。 可林觉民遭受到了暗算,身负重伤,不幸被俘,清军看林觉民的架势是一个可用的人才,便想为己所用,可林觉民一句话让这些清军汗颜:“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 林觉民以死明志!家中的妻子已经身怀六甲等待着丈夫的回家,可最后等到只有一封《与妻书》。 悲痛欲绝的陈意映,艰难地生下林觉民的第二个孩子后,没多久就撒手人寰,而两人的大儿子也是不幸离世,只留下小儿子林仲新。 林仲新在拿着遗书回老家途中遇到强盗,强盗得知这是林觉民的遗书,顿感敬佩,最后将东西悉数归还,还护送林仲新安全到达老家。 林仲新谨记父亲的风采,虽然自己从未见过父亲,可在他的耳边都是父亲的传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林仲新也是怀有一颗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 作为林家唯一的血脉,他在学有所成后投身到了新中国建设,为国家和百姓效力,其中还担任了福建省漳州市粮食局副局长。 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没有忘记向晚辈传递父辈的优良家风,即使是家中有着革命英雄,但是一家人行事都极为低调。 (参考信息:林觉民 烈士. 中华英烈网. [2024-01-1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