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徐向前与王震的合影,徐帅穿的是大棉裤,十分接地气。 在十大元帅中最为节俭的肯定就是徐向前,被称为“布衣元帅”的徐向前不仅平常不在乎吃穿,更是平易近人。 他从小就出生在艰苦的农村,吃糠咽菜,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帮助家里做农活。 参加革命后更是全力以赴,对得起肩上的担子,对得起国家与人民,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他就如名字一样,勇往直前。 随着徐向前打的胜仗越来越多,他身上肩负的使命也就愈发沉重,他对自己十分严格,坚决不允许自己的待遇与士兵们有差距,有差距也是只许差不许好。 根据回忆,徐向前是一个话不多的人,平常也是沉默寡言,不像许世友那样与士兵一样打打闹闹。 可他却一点都不古板,反而有着柔软细腻的一面,就比如在长征的途中,徐向前收服了一只猴子,与猴子作伴,一路上也是多了一些趣事,可见他内心世界的丰富。 不仅如此,徐向前还会针线活,长征路上衣服缝缝补补都是常事,但徐向前不仅会缝补衣服还会用毛线织衣服,这是很多人想不到的一点。 上阵杀敌的元帅,竟然有着如此惊人的手艺,长征途中徐向前身上的衣服有很多都是自己织补而来,这也是“布衣元帅”的由来。 他有一个破破烂烂的小木箱,里面有着小锤子、钉子、剪刀针线,这是他的百宝箱,虽然这个盒子时常被人认成垃圾丢掉,但这可是徐向前的宝贝,每次都被捡他捡回了。 我们能够看到徐向前细腻的一面,同时也能够明白为什么徐向前为什么能够打胜仗让人信服,就是他大刀阔斧的时候也会留意细枝末节的小事,粗中有细。 徐向前也是将自己简朴言传身教给子女,对于子女来讲徐向前是一个慈父会静下心来给自己缝补衣服,让子女们受益匪浅。 而在徐向前临终的时候依旧坚持节俭,特意嘱托在自己去世后不要搞遗体告别,也不要开追悼会,铺张浪费,他不愿意如此。 最后他希望将自己的骨灰洒向大别山、大巴山、西走廊以及太行山,这些都是他革命一辈子走过的路。 对于徐向前来讲,这是自己的过去,也是自己的信仰,也是自己的情怀,活着的时候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死后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回归到自己奋战的土地上,这样的情怀,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缅怀丨“布衣元帅”徐向前:创造了军史上多项“第一”——来源:央广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