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元和末年,今江苏盐城人张俨,是个传递文书的差役,要送公文进京。走到河南商丘时,遇到个去郑州的路人非要和他结伴同行。这人告诉张俨“您听我指点,可以疾行几百里。”于是挖了两个深六五寸的小坑,让张俨背对着坑、两脚在坑边站立。
然后这人用针扎他的两只脚,奇怪的是,张俨根本感觉不到疼痛。路人又从张俨的膝盖至小腿,反反复复往下捋,只见黑血渐渐流满坑中,张俨顿时觉得双腿松快了起来,充满力量。
张俨只觉得脚下生风,果然“慢递”便“快递”,一路迅捷无比,才中午就到了开封!你想想,150公里的路,甩腿半天就到了,神奇不神奇?
张俨回过神来也觉得后怕,这路人可不简单!这人看张俨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就提出继续赶路,晚上一起在三门峡西住宿休息。那可是300多公里地啊!
张俨吓了一跳,忙说我这脚力可不够,走不了那么老远。这路人哈哈一笑,说简单啊,你想要走得更快,扎针不够,得把膝盖骨卸下来,可以一天疾行八百里呢!他还不忘添上一句“别担心,这一点痛苦都没有。”
张俨害怕了,就借口推辞。那人倒也不勉强,就说:“我有急事,必须傍晚到达三门峡”,于是辞别,走路飞似的,转眼工夫就不见了。
这桩奇事被唐朝著名的志怪小说家段成式记录在名作《酉阳杂俎》里。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神行太保戴宗腿上绑了甲马,施展道法,能日行八百里,估计是借鉴了张俨这个故事。
戴宗把四片印有彩色神像的纸绑在了自己腿上,就有了“飞毛腿”的能力。书中形容是:
“仿佛浑如驾雾,依稀好似腾云。如飞两腿荡红尘,越岭登山去紧。顷刻才离乡镇,片时又过州城。”
古时的通讯手段并不发达,消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人力,吃“脚力”这口饭的非常辛苦,不排除有经过长期锻炼走得特别快的,但张俨和戴宗这种走路赶上现代人开车的,应该是古人基于落后通讯条件下理想化的想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