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10年,英国女子把父亲在地摊上买的中国瓷瓶拿去拍卖,在听到离谱的最终成交价后

2010年,英国女子把父亲在地摊上买的中国瓷瓶拿去拍卖,在听到离谱的最终成交价后,她竟当场晕了过去,你问多少钱?5个亿。 信息来源:通历史网 《“五个亿?”英国女子将父亲从地摊上淘来的中国瓷瓶拿去拍卖,听到价格后,激动地晕了过去》 2010年伦敦,一位普通的英国女子海伦,经历了一场人生中最大的“惊吓”。这原因并不是什么意外事故,而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瓷瓶。 更准确地说,是一只价值5.5亿人民币的乾隆官窑转心瓶。没错,你没听错,就是5.5亿,足以让普通人瞬间财富自由的数字,就这么砸在了海伦头上,直接把她砸晕了过去。 这故事,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像都市传说,但它确确实实发生了。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70年前,二战时期硝烟弥漫的伦敦街头。 1940年,伦敦的一个士兵摆起了地摊,试图卖掉一些他所谓的“战利品”——一些来自中国的“小玩意儿”。 海伦的父亲,一个对古董一窍不通的普通人,偶然路过,被这些带有异域风情的物件吸引。一个色彩艳丽,造型奇特的瓷瓶,一下子抓住了他的眼球。 摊主信誓旦旦地保证,这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古董,童叟无欺。两个对古董都一知半解的人,开始了你来我往的“砍价”大战。最终,海伦的父亲以120英镑的价格,买下了这个在他看来颇为有趣的瓷瓶。 买回家之后,这个花瓶被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直到海伦的父亲去世。多年之后,海伦在整理父母的遗物时,再次发现了这个尘封已久的瓷瓶。她依稀记得父亲曾说过,这东西很特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决定带着花瓶去拍卖行碰碰运气。 谁也没想到,这地摊上120英镑淘来的“小玩意儿”,竟会引发一场如此巨大的震动。 拍卖行的专家,经过仔细鉴定,确认这个花瓶是乾隆年间的官窑制品——转心瓶。这种瓶子,工艺极其复杂,在外瓶里放置一个可以旋转的内瓶,转动内瓶就能看到不同的画面,堪称古代工艺的巅峰之作。 它的制作难度极高,尺寸、比例、火候,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据说,就连乾隆皇帝都觉得它太贵,不敢多造。因此,转心瓶的传世数量非常稀少,即使是故宫博物院,也只有几件而已。 海伦带来的这件转心瓶,高约44厘米,直径约5.5厘米,瓶底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字样。瓶身上,山山水水、花鸟鱼虫,各种图案栩栩如生,色彩艳丽,还题有“吉庆有余”四个字,更显得寓意吉祥。专家表示,这件转心瓶堪称清代制瓷工艺的巅峰之作,其价值难以估量。 拍卖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全球各地古董收藏家的关注。拍卖当天,小小的拍卖行人山人海,气氛异常热烈。拍卖师将转心瓶全方位展示,引来阵阵惊叹。80万英镑的起拍价,在竞拍开始后,就如同火箭般迅速攀升。竞拍者们你争我抢,加价幅度动辄百万,场面一度白热化。 仅仅半个小时,价格就飙升到了4300万英镑。拍卖师激动得几乎要敲断拍卖槌。最终,一位神秘的中国富豪,以5160万英镑,约合5.5亿人民币的价格,拍下了这件转心瓶。而海伦,在听到这个天文数字后,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这件转心瓶的“传奇”经历,也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专家推测,这件文物很可能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掠夺走的。如今,它终于回到了中国人的手中,也算是一种历史的回归。 旧中国的屈辱不能忘记,未来的日子我们也要继续走,也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海外流浪的文物能够回到祖国,这不但能够填补中国历史学术缺乏部分史料的空白,也象征着中国摆脱了过去的屈辱。 对此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