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你好大的胆哟,硬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面对自己十分欣赏的这个部下, 彭德怀忍不

“你好大的胆哟,硬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面对自己十分欣赏的这个部下, 彭德怀忍不住训导了这么一句,黄克诚随即答道:“我这个人不拐弯,有意见就提。彭德怀道:“提了没用不如不提,你要不是攘死捶子,当上纵队政委,也 能多掌握些部队,我这个军团长胆子也大一点。下一次,你少放炮。"黄克诚接着又放了一炮:“这做不到,明知道不对,让我不说,杀了也不 干!"彭德怀哭笑不得,叹道:“行了,你比我还像彭德怀。等着瞧吧,有你难受的。”黄克诚不以为然,他认为,不管个人吃多少亏,真话他始终是要讲的。 原来在会上红八军政委邓乾元主张立即去攻打武汉,以实际行动贯彻上面指示,而军团首长和湖南省委一些人,则主张先夺取长沙,然后攻打武汉。在这样一个节骨眼上,黄克诚站了出来,大唱反调:“我个人认为, 靠现有的力量去夺取中心城市,无异于以卵击石。”话一出口、不啻一颗重磅炸弹,使争论的双方都缄默不语。所以出现了开头一幕。 黄克诚大将一向实事求是,从不随波逐流,盲从大家的意见,就是领导的 命令,他也总是要经过一番分析研究才肯执行。而且由于他总是直言犯上,直 言犯众,他无数次被人指责为右倾机会主义者。在他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先 后有十次受到批判斗争和处分。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他所坚持的意见都是正确 的 。 黄克诚十五岁那年,长辈们望着他那半途而废的学业,心中满是惋惜,于是又为他寻得了一位名叫邓先生的学府导师。这位邓先生虽然学识渊博,却慵懒成性,毫无为师之责任心,授课时只是草草了事,敷衍塞责。黄克诚在这样的环境下,勉强凑合了两年,幸得堂伯父家的助力,又转投到了史先生的门下。哥哥送黄克诚前往时,特意叮嘱史先生要严加管教,多授功课。史先生乃前清秀才,不仅写得一手龙飞凤舞的好字,更是对学生要求严苛,责任心极强。他悉心为黄克诚讲解古文,教授《了凡纲鉴》等历史典籍,还指导黄克诚练习大字、撰写文章。黄克诚在史先生的悉心教导下,认认真真地苦读了两年,收获颇丰,尤其是史学知识,更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彼时的黄克诚,思想却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浪潮。他的家乡坐落在湘南那偏僻的丘陵地带,风气闭塞,与外界几乎隔绝。尽管已是民国十年,但家乡的人们对于君主、民主、总统、皇帝等概念仍混淆不清。黄克诚儿时受母亲影响,尚能安于现状,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开始对家乡人们的生活境遇产生了深深的疑惑。他时常扪心自问:人究竟为何而活?难道就是为了这日复一日的劳苦奔波,勉强维持着那半饥不饱的生活吗?这样的活着,岂不是受罪?那么,生活的真谛究竟何在?在翻阅了诸多书籍之后,黄克诚渐渐信奉了孔孟之道。 在参与革命活动、组织进步团体的同时,黄克诚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互助社购置的各类书刊。其中,达尔文、克鲁泡特金、马克思、恩格斯、布哈林等人的著作,极大地拓宽了他的思想视野。特别是《共产党宣言》,更是深深吸引了他,他读得异常认真,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由此,黄克诚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四处搜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孜孜不倦地阅读,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克诚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他逐渐认识到,孙中山先生的国民革命思想虽有其积极意义,但终究不够彻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他开始接受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坚信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彻底解决人类社会的问题。于是,一个闪光的念头在黄克诚心中悄然萌发:他要寻找中国共产党,争取早日加入这个伟大的组织。 1925年的秋天,黄克诚心中更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他终于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而且党组织还专门找他进行了谈话! 黄克诚最敬佩的人就是毛主席。 时势造就英雄,而英雄亦在时代的洪流中铸就辉煌。毛主席那深邃而炽热的民族精神,正是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波澜壮阔中历练、激发,并逐渐绽放光芒。他的民族精神,不仅是对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领悟与总结,更是对这些宝贵经验的不断提炼与升华,凝聚着历史的智慧与未来的憧憬。 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的话语,至今仍振聋发聩:“同志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自身言行一致的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凝聚力。 在《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年的历史经验》中,毛主席进一步强调:“只要坚持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保持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就能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任何强大的敌人都能够打倒,任何严重的困难都能够克服。”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如果党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思想,那么党和群众的关系将更加密切,这种结合起来的力量将不可估量,足以克敌制胜、克难奋进,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