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肉做的鲸鱼能轻松潜到海下2000米,用各种坚硬合金打造的潜艇却不行呢? 其实最初人想到造潜艇,就是因为自己的肉身顶不住水压,一个人光以血肉之躯下潜,可能潜到几十米就顶不住了,最深也就100多米。 毕竟每往下10米,就得多承受近一个大气压的压力,要是潜得太深,都有可能把肺挤爆,别说肺了,可能肚子里的东西都要被全挤出来。 虽然人体脆弱,但人脑够强啊,科学家们就想出了个办法,要是能用坚硬的材料造出个大“铁罐头”,不就可以把人类送到水下更深的地方了吗? 这个方法确实奏效,后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给潜艇换了各种坚固的材料,让潜艇的下潜深度不断加深,可撑死了也就几百米,那抹香鲸扎个猛子就能下到2000多米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其实和潜艇本身的结构也有关系,因为潜艇是空心的,所以铁皮之下包裹的肯定是一堆空气。 这就要涉及一个物理问题了,因为理论上来说,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而在不同形态之间,分子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 距离越大的玩意,越容易被压缩,就像气体这样的,反之亦然,所以实心的玩意掉进水里,压力是均匀分布的,但空心的掉到一定深度,海水就想给它压实了。 所以潜艇下潜到一定深度后,就会因为结构的原因受到更多的挤压,空气也想往外涌,所以中间那层铁皮虽然硬,但是也不能承受所有。 因为潜艇身上毕竟还有各种零件,一旦哪个地方露漏了一个小孔,海水和空气多方的力就会瞬间撕开一个大口,将潜艇完全破坏。 而喜欢到深海找大乌贼吃的抹香鲸,各种身体机制简直就是为了潜水而生的。 它们的脑袋里有很多鲸油,想要下潜的时候就让自身保持一个相对平静的状态,等鲸油密度变大了就慢慢下沉,要上升的时候则是反过来,鲸油融化了它们就更容易出水了。 有人就纳闷了,鲸鱼不是也用肺呼吸吗,怎么到了水下它们的肺依旧平安无事? 其实它们下水时,早就把肺这个玩意暂时“弃用”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安全地潜入深海。 抹香鲸在下水前,会从外界摄取大量氧气,然后全存到身体的血红蛋白里,顺便把肺里的氧气排个一干二净,这也就让水对它们的压迫没那么强了。 其实要想让人类下水下的深,把工具的材料堆得更硬一点,让工具的空心部分变少一点,就像1960年时,皮卡德就已经乘坐的那艘特制的潜水器,潜到了水下10916米。 以现在的科技,想造一艘能只追求下潜深度的潜艇肯定没问题。 所以潜艇不是潜不了那么深,而是造的时候就没想潜那么深,毕竟人家是巡逻打仗用的,不是比谁潜得深的。 对此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