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街头采访,问“大学贫困生用苹果手机合适吗?”男生女生的回答截然不同! 对于学校贫困生是否“贫困”的问题,网络上的争议始终络绎不绝。而究其根本则是因为某些贫困生在生活上的大额消费。 许多贫困生拿着国家的补助,去购买昂贵的苹果手机,购买名牌运动鞋。一名记者就这种消费观念在大学城里寻找了不同的人群采访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 在采访的许多女性眼中,贫困生同样有高额消费的自由,既然贫困补助已经发给个人,怎么使用就是个人的权利,如果贫困生认为一台苹果手机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改善,那么贫困补助不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在她们看来生活的方式完全可以由自己选择,贫困生为什么不能在生活上有些享受。心理上的贫困和生活上的贫困都需要满足。 这种看法固然没有错误,毕竟贫困补助本意是要改善家庭困难的学生生活,具体怎么处理这笔补助并没有具体规定,当部分贫困生主观认为一笔消费有助于他的生活质量时,那他就有消费的自由。 而很多男生看问题则更加具体和客观,苹果手机和贫困生两个词,放在一起就显得冲突。苹果手机的售价并不便宜,起码对比国家的贫困补助金额而言,一台手机很可能就占了其中的大部分甚至还要贫困生往里贴钱。 但是一部苹果手机能带给他们又有什么呢?其他更便宜的机型难道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吗? 一位被采访的男生说了一句话“没有快渴死的人会用水浇花”这笔消费对贫困生而言绝对算不上必需品,他们大可以用这笔钱给自己买一台国产手机满足日常所需。 这笔消费的意义无非是满足心里的虚荣,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如果贫困生的高额消费是通过自己的勤工俭学,课外打工买单,谁也没有指点的权力。但是当国家成为了他们高消费的买单对象,他们的苹果手机就有人民税收的一部分。 当贫困生举着苹果手机拍照打游戏时,或许在某个经济不那么发达的地方就有其他的贫困学生,拿着老年机给父母说今年没能评上贫困补助,需要贷款上学。 难道这些学生不是更配的上贫困生的名头,既然选择作为贫困生领取补助,就要将国家的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在非必要的消费上能省则省。用国家的钱满足自己的私欲和挪用公款以公谋私又有何异? 真正的贫困生,不会讲目光放在手机上,而是一日三餐是衣食住行。国家的助学制度圆了他们受高等教育的梦,他们也将这份恩情记在心中。许多的贫困生家庭困难甚至需要他们上学期间对家庭反哺,通过国家的无息贷款来将整个家庭从低谷中拔出泥潭。 既然社会上有这种现象和声音的出现,相关部门在贫困生和贫困补助的审查和发放上就应该真正的落实到位,让国家的补助真正去到该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