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兔子]澳大利亚的海蟾蜍泛滥成灾,数量多达15亿,更严重的是它们满身剧毒,许多动

[兔子]澳大利亚的海蟾蜍泛滥成灾,数量多达15亿,更严重的是它们满身剧毒,许多动物仅是触碰就被毒死,甚至威胁到了儿童的生命,然而面对蟾蜍带来的威胁,他们却束手无策,更可笑的是这还是他们主动引进的。 在澳大利亚的某个清晨,静悄悄的甘蔗田地却被一群奇特的生物打破了平静。这些生物体型庞大,背部泛着白色的毒液,跳跃间不时发出沉闷的声音,它们的名字叫做“海蟾蜍”。   海蟾蜍本是南美洲的一种两栖生物,原产地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十分适合它们生存,在那里它们通过捕食昆虫和小型动物来维持生存。   1935年,澳大利亚的甘蔗地里出现了不少害虫,为了解决它们,人们决定引入海蟾蜍,利用它们强大的食物链破坏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可是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个看似聪明的决策,竟然为澳大利亚带来了无法控制的灾难。   最初海蟾蜍在澳大利亚的甘蔗田里并未显示出它们应有的“能力”,因为甲虫的栖息地通常是在甘蔗的上部,而海蟾蜍是地面上的动物,即使它们跳得再高,也够不到甘蔗上的虫子。   没能达到澳大利亚人预期的效果,但它们却在这片新土地上找到了一片肥沃的“乐土”,在这里食物极其丰富,气候也与它们的原生环境相似,并且还没有天敌。   凭借着惊人的繁殖能力和强烈的适应性,海蟾蜍很快在这个全新的生态环境中遍地开花。   雌性海蟾蜍每年可以产下数万颗卵,而这些卵不仅能够快速孵化,还能在短短几天内迅速发育成小蝌蚪,最终形成成体。   原本只有100多只海蟾蜍,经过几年的繁衍,数量激增至数十万,再到数亿,甚至目前已经突破了15亿的规模,比当地的人口还要多!   然而海蟾蜍的存在不是只是泛滥成灾的问题,它们还会破坏这里的神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神态问题。   这些蛙类以极为广泛的食物链为食,不论是昆虫、爬行动物,还是小型哺乳动物,甚至本土的其他青蛙,都会成为它们的猎物。原本在澳洲土地上生存的动物们,顿时面临了生死攸关的困境。   更为严重的是,海蟾蜍的皮肤含有剧毒物质,这些毒素能够对其天敌造成致命威胁。   原本原本能以海蟾蜍为食物的动物,却常常在捕食它们时因中毒而死亡。甚至连本土的鳄鱼和狗狗,也经常因好奇舔舐这些蛙类的皮肤而丧命。     面对如此庞大的海蟾蜍数量和它们的毒性,澳大利亚人尝试了各种传统的生态控制手段,却根本无法解决掉它们。   人类曾尝试捕捉和杀灭这些海蟾蜍,一度设立了高额奖金以激励人们捕捉它们,甚至有些地方还举行过大规模的捕捉活动,但结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   海蟾蜍的数量继续飙升,澳大利亚人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会毫不犹豫地碾过这些蛙类,只是为了减少它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这场与海蟾蜍的“战争”也让澳大利亚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避免街头血腥场面,政府明确禁止居民随意猎杀海蟾蜍,改为采取更加人道的安乐死手段。   虽然这在道德上获得了一定的支持,但效果依旧有限,海蟾蜍依然是澳大利亚无法解决的存在。     尽管海蟾蜍在澳大利亚成了几乎无敌的存在,但是人类却有了新发现,有部分蛇类可以捕食海蟾蜍。   除此之外,澳大利亚水鼠和乌鸦也有着捕食海蟾蜍的能力,尤其是它们能避开海蟾蜍背部的毒素,专门捕食它们的肚皮,但是这些动物的数量和海蟾蜍相比实在是太少了。   于是澳大利亚的科研人员和环保专家正在进行一些基因研究,试图通过改变海蟾蜍的繁殖机制或者毒素成分,来控制其数量。虽然这些方案目前还未成熟,但至少为未来的解决之道提供了希望。     在澳大利亚,类似的生态灾难并不少见,无论是狐狸、骆驼,还是后来的穴兔,它们都曾因为缺乏天敌或人为引入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生态损失。   通过海蟾蜍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多么脆弱。这不仅是澳大利亚的教训,也是全球范围内应当警惕的自然法则。 保护本土生态、科学管理外来物种,已然成为了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在大自然的法则面前,人类的每一个决定,都需要更加审慎与智慧。 信息来源:环球在线·中国日报,2006-06-20,《澳洲蟾蜍泛滥 专家哀叹永远不可能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