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1983年,经营早餐店的韩雅琴只是因为心善,请4个刚从劳教所出来的孩子吃饭,没成想他们要让她当他们的“妈妈”,更不料她这一答应,后来竟成了600多个劳改犯的“妈妈”! 韩雅琴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600多名劳改犯的“妈妈”。在80年代,社会上有很多因为各种原因而被送进劳教所的年轻人。 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来说,劳改所不仅是他们的噩梦,更是他们与社会的“断点”。 很多孩子从劳改所出来后,身心都遭受了极大的创伤,社会对他们的偏见让他们几乎没有机会重新开始,而韩雅琴却给了700多个孩子生活的希望。 那天早晨,韩雅琴正在她的小早餐店里忙碌,店铺虽然不大,但每天早上都有不少顾客光顾。她从早上开始,便忙得不亦乐乎。 这时,店外传来了几声轻微的脚步声,韩雅琴下意识地抬头一看,发现是四个年轻人走进了店里。他们身上穿的衣服看起来十分单薄,有些旧,甚至有些破损。 尽管天气已经有些寒冷,但这些年轻人并没有足够的保暖衣物,脸上看起来疲惫不堪,似乎刚刚从某个地方赶来。 韩雅琴心头一紧,这个年纪的孩子,怎么会走到这里,身上还穿得这么单薄? 看着这些孩子无精打采的样子,韩雅琴心里升起了怜悯之情,便决定请他们吃点东西暖和暖和。 四个年轻人见状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坐下,似乎有些不知所措。韩雅琴把自己做的早餐端到他们面前,让他们别客气尽管吃,年轻人们便没有再客气,几乎是在瞬间把面前的食物一扫而空。 这时最年长的那个男孩突然抬起头,其他三个孩子似乎都在等待他的反应。 沉默了一会儿,男孩终于开口了告诉韩雅琴他们从劳教所出来的,实在是没地方去,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不好意思,没钱给你们。”韩雅琴心头一动,忍不住这么说了出来。她想,这些孩子的遭遇肯定很不容易,但她自己能帮忙的实在有限。 但没想到刚说完这句话,那四个年轻人却突然齐齐地跪了下来,竟然扑通一声跪在了她的面前。 韩雅琴吓了一跳,她本能地想要伸手去拉他们起来,可他们似乎并不打算起身,反而有一个孩子抱住了她的腿,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妈……”那个孩子低声喊道。 他们几个想让韩雅琴收留他们,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该去哪里,看到韩雅琴就像是看到了妈妈一样,想让这个阿姨帮一帮他们。 韩雅琴看着他们,心里突然升起一种强烈的想法,虽然她知道自己并没有什么能力去改变他们的命运,但此刻的她,似乎只能选择相信他们,选择为他们做点什么。 虽然她的早餐店不大,无法提供什么大的帮助,但至少可以给能让这些孩子吃饱饭,于是便答应让四个孩子留下来了。 这四个少年逐渐稳定下来,生活也有了些许起色。他们不再流浪街头,而是在附近的工厂里找到了简单的工作。 随着韩雅琴对这些孩子们了解得越来越多,她意识到这些孩子缺的不是温饱,而是一个关怀他们、理解他们的“家”。 于是韩雅琴做出了一个决定,她开始主动接触这些从劳教所出来的孩子,给他们提供临时的庇护。 最初她只是简单地提供食物和住宿,甚至让他们在她的小店里帮忙,尽量为他们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做。 慢慢地韩雅琴成了这些孩子的“妈妈”,她了解他们的过去,听他们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痛苦,也带着他们一起走出困境。 6百多个孩子,在她的帮助下,逐渐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有的孩子最终找到了工作,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有的则通过学习和辅导,重新走上了求学之路。 这些年里,韩雅琴并不是一直都轻松,她也曾面临过资金不足、精力枯竭的时刻,但她始终没有放弃那些曾经迷茫、无助的孩子们。她不仅是他们的“妈妈”,更是他们人生的指路人。 (信息来源:新华网——2015年07月07日《一位中国母亲教导数百“特殊子女”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