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0年“中国第一性学家”李银河,嫁给了丑不拉几的清洁工王小波,婚前两人相约丁

1980年“中国第一性学家”李银河,嫁给了丑不拉几的清洁工王小波,婚前两人相约丁克,结婚17年无儿无女。一天,王小波从兜里掏出脏兮兮的50块钱,黯然泪下。李银河一把抱住他的丑脸说:“你那么聪明,就在家专心写文章吧,我养你!”   说到王小波,他可谓20世纪80/90年代青年人的精神偶像之一,因其奇思妙想的精神世界及行云流水的文笔表达能力,成为了那个年代人心中的“文青偶像”,也是”文青“这个名词的时代代言人。   虽然他的长相并不出众,放到今天来看,甚至是有些”奇特的丑“。   王小波1952年出身于一个教育家庭,其父母均是教师。王小波自小受到父母的影响,对于语文十分痴迷,尤其是作文科目,他小学时代的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给同学们欣赏。他也因此兴致浓厚,在父母的引导教育下把北大作为其未来的读书目标。   然而总是造化弄人,时代的洪流把他推向了另一个方向,在那个火热的年代随即发生了全国著名的号召运动,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劳动。更令他难过的是,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因此停止了,这令他的大学梦破碎。   跟随时代的步伐他进入了农村参加劳动,因为其出色的写作能力,令他在那个需要宣传的年代因此大受欢迎,他可以不用参加劳动就能获得”工分“,当然条件是当起了农村人的识字老师。   所以,他几乎没有因为参加劳动而耽误创作。相反,这里的很多经历成为了他未来创作的灵感来源。除了写作外,他总会捡起课本学习其他的文化知识来打发时间。   命运最终眷顾了他,1978年,他在全国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后的第二年,他参加了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在学校里,他的创作让他有了物质上的收获,他在《丑小鸭》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公开作品《地久天长》,这令他欣喜万分。   此后,他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创作上,渐渐地,在北京文学圈里闯出了名气,在报社担任了编辑的职位,也就是在这里,他遇见了人生中的另一半。   他的妻子叫李银河,是国内第一位以社会学者身份研究性的社会学家。遇见王小波时,她也正在报社工作,因此两人因工作而相识。   那个时候李银河有个研究方向,就是婚姻家庭与两性关系的社会学问题。但在改革刚刚开放的那个年代,她的这个研究问题一提出来就被批判为”流氓“。这种言论也一度让她的工作变得非常被动。   几乎无法展开工作的她向王小波诉说自己的苦闷,而这时候的王小波也毕业了,因其在大学创下的名声,他被分配到人大一分校教书。   李银河这才知道有着稳定工作的王小波也因对于哲学和人性的思考而陷入了一个郁闷的阶段。   相互寻找”取暖点“的两人于是拥抱在一起相互取暖。王小波在这个时期创作出了他的成名小说《黄金时代》。   看着王小波和妻子精神上持续的苦闷,王小波的老师推荐其去国外读研究生。   1984年,王小波得到了去美国匹兹堡大学读书的机会,而在早1982年,妻子李银河已经先一步到了匹兹堡大学攻读社会学专业,两人在美国开始了游学生活。在美国的这段时间里,两人也会利用假期经常去欧洲畅游调研。这个时期,两人的很多眼界得到了开拓。   1988年,两人回国,王小波把这些年在世界各地游走采风的素材整理创作成了文学作品,先后发表了《唐人秘传故事》、《夜行记》等多部作品,加上之前再次修改出版的《黄金时代》,一时名声大噪。   妻子李银河则更加支持起了王小波的创作。在美国的时候,王小波一直犹豫着是否要放弃写作,那个时候他没有了灵感,整天浑浑噩噩,是妻子李银河不断地开导他持续积累素材,最终迎来了他作为作家的春天。   两个人感情一直都很好,朋友疑惑两个人为什么不要个孩子,王小波却主动说明不要孩子是他的意思,在他的思想世界里,能与他产生共鸣的只有李银河,如果有了孩子闯入他们的世界,他不知道在这个思想的小屋里如何面对孩子。   李银河丈夫的这个决定也十分支持,两人决定相携一生。   然而,一场意外让这对恩爱夫妻天人永隔,97年4月,王小波因心脏病发突然离世,他没有看到几天后的阿根廷电影节,他主编的《东宫西宫》获得了最佳编剧奖。   而李银河在此后的几十年,没有选择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