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不是因为出身贵族,道德感太强而失败? 项羽道德一点也不高尚,也没有道德洁癖。 比如在战场上,为了威慑敌人,他会屠城,屠杀那些无辜的老百姓。以至于易中天教授说项羽每攻下一座城池,都要屠城,“城无遗类”,也就是把全城的人都杀光。 虽然易中天整错了,“城无遗类”的原文是“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也就是说项羽在攻打襄城时,屠了城,并没有说他攻下所有城池后,都杀到“城无遗类”。易中天说项羽杀到“城无遗类”,是断错句了。 如果项羽真的屠城到“城无遗类”,项羽的作战区域占了大半个中国,而且除了最后一仗之外,都是所向无敌,那么古代中国也快没人了。 但项羽确实有很多屠杀行为,而且是大规模屠杀。 屠襄城、屠阳城,还屠杀了二十万已经投降的秦军,然后屠咸阳之后还放了一把火,烧了阿房宫。 这么多屠杀行为,证明项羽道德底线一点也不高尚,也没有道德洁癖。 还有鸿门宴。 对于范增要在鸿门宴杀刘邦,项羽打心里是赞同的,但他更明白这个命令不能由他来下达,否则就是滥杀功臣,无法领袖诸侯。所以在范增招来项庄舞剑,大家都看出来是意在沛公,也就是项庄要杀刘邦的时候,项羽采取的是默许的态度,并没有阻止。项羽的意思很明白,大家都看着啊,我没有说要杀刘邦,是范增偷偷摸摸干的,和我无关。甚至可能他连借口都想好了,本来是好心好意请刘邦来喝酒,大家都喝大了,项庄还要耍剑,结果把刘邦给误伤了。这种结局是项羽需要的,是各路诸侯能接受的,但却是范增没有办到的。 没有道德洁癖的项羽,之所以会输给刘邦,是因为项羽被忽悠傻了。 虽然很多人批评项羽残暴,但项羽实实在在是个儒家弟子,对圣人孔子的教导深信不疑。 孔圣人说了,西周是最好的时代,项羽就跟着学,皇帝也不当,非要像周武王一样分封诸侯,当天下共主。 所以项羽在秦王朝灭亡之后,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口气封了十八路诸侯。总之是只要你有功劳,基本上不会亏待你,不管大小都封你当个王。 正是因为项羽是踏踏实实地按儒家的思想,按大小儒们主张的复古制度来分封的,所以在分封之后,项羽很快倒了霉。 人心不足蛇吞象啊,没有人愿意老老实实当个诸侯,比如刘邦这样的白眼狼,于是纷纷造反。 还因为项羽分封的特别公平公正公开,对于诸侯没有进行任何的打压,所以诸侯造反之后,项羽面对的是齐装满员、身经百战的,各路诸侯的精兵。 因为项羽是一心一意、真心实意地相信儒家思想中的那一套东西,相信靠着复制西周王朝的分封制,能给天下带来长治久安,就能共建和谐社会,结果很快就走上了灭亡之路。 那么为啥项羽会被忽悠呢?因为儒家的复古思想,看上去很美。 第一,建立在分封诸侯基础上的周王朝存在了八百年(准确地说是790年),是古代中国所有王朝中,最长的一个朝代,(夏470年,商554年,秦15年。)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没有仿照周王朝进行分封的秦帝国,仅仅在建立15年后便灰飞烟灭,似乎也为分封制的成功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你看,不分封不行吧?马上就完蛋。 更重要的是第三,打孔子以下的大小儒家们,为周王朝拍了太多的马屁,制造了太多的谎言,结果把西周(尤其是早期)打扮成一个最为理想的社会。 实际上,周王朝并没有因为分封,而建立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周王朝王朝打建立那天起,就处于战争、分裂的状态之中。而且这种状态来的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早,仅仅在成立三年之后,就有了管蔡作乱,淮夷畔周。 管蔡是周王朝的两个诸侯,因为不满意周公摄政,所以造反。结果周武王的弟弟唐国、霍国纷纷响应。 实际上,周王朝早期的历史,是充满了战争、杀戮、阴谋乃至于分裂的历史,分封制度也没有儒家文化吹嘘的那么美好和理想,而是充满了暴力与血腥。 伐唐、伐管蔡霍系列叔叔、伐武庚、伐奄、伐淮夷、伐东夷、伐徐戎,这些记录无一不证明周王朝早期的分封,实际上是彻底的失败!西周王朝的分封制度,绝对不像大小儒家们编造出来的那么理想和美好! 但打孔子开始的大小儒们,对这段历史,就是看不见。 比如孔子在据说是他编撰的《春秋》里,对称王的楚、吴两国,坚持称他们为“子”,而实际上那个时候,楚、吴早已经脱离周的控制,自立为王。 但项羽是个老实孩子,再加上儒家文化最善于瞒和骗,硬生生把他给忽悠瘸了。 被儒家文化忽悠瘸了的大傻子,还有晋武帝。晋武帝也觉得儒家说的好啊,周王朝是个完美时代,分封是最好的制度。然后东晋王朝因为分封陷入了八王之乱,也成了一个短命王朝。 最后一个被儒家文化忽悠瘸了的,是朱元璋。 因为朱元璋的分封,让朱棣有能力发动叛乱,干掉了朱元璋最心安的大孙子。 因为打孔子开始的瞒和骗,让项羽掉进了分封的大泥坑,因为追求周王朝的美好,用公平公正公开断送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道德败坏,心黑手辣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成功最重要的,甚至不是努力,不是天分,而是走在正确的大道上。 啥是正确的道路?成功者的道路,就是正确的金光大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