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7年2月11日,会上,叶剑英怒斥旗手一伙:“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

1967年2月11日,会上,叶剑英怒斥旗手一伙:“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 叶剑英还说:“上海夺权,改名上海公社,这样大的问题,涉及到国家体制,不经政治局讨论,就擅自改变名称,又是想干什么?” 叶剑英又问陈伯达:“我们不看书,不看报,也不懂得什么是巴黎公社的原则。请你解释一下,什么是巴黎公社的原则?革命,能不要党的领导吗?能不要军队吗?” 叶剑英接着说:“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哪有随便打倒的道理?” 回溯往昔,叶剑英,他在创建东山中学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毅力,同样令人敬佩。叶家祠堂的条件艰苦异常,连最基本的桌椅板凳都匮乏。然而,叶剑英并未因此气馁,而是动员同学们自带桌凳,勉强维持了教学的进行。随后,他又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四处奔波寻找新的校舍。他们日夜兼程,走遍了无数地方,却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选择。直到有一天,有老师提起了东山书院,叶剑英便亲自前往实地考察。 当时的东山书院,由于年久失修,早已变得杂草丛生、荒无人烟。然而,在叶剑英的眼中,这里却蕴藏着无限的潜力。他里里外外仔细勘察了一番后,回来向老师汇报说:“这里是黄(遵宪)老先生讲学的圣地,遗风尚存。我们就搬到这里来吧,让这里重新焕发生机!”建校之初,困难重重,但凭借着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私立东山中学终于获批成立。40多年后,叶剑英在母校校庆纪念日的贺词中,依然深情地回顾了这段艰难而光辉的历程:“我们为了反对官方派来的校长,毅然从北门外搬到叶家祠堂,不久,又搬到东山书院,新建起自己的书房。这就是母校的来历,是老同学们反对官方势力,不怕艰苦的首创精神。” 1948年的冬天,人民解放军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平津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叶剑英被赋予了接管北平的重任,他身兼中共北平市委副书记、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以及北平市市长等多重职务。 在领导市政建设的过程中,叶剑英深知自身建设的重要性。他要求政府工作人员正人先正己,作为一市之长,他更是以身作则,克己奉公,为新生的人民政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当时,叶剑英领导接管的旧北平市党政军机构物资堆积如山,其中包括各种高级家具、成千上万件毛毯被服以及珍奇古董、名人字画等。一天,军管会物资部长童陆生向叶剑英报告说:“现在物资部分配得差不多了,我给军委机关分了一批东西,其中有些被服和办公用具,每个领导干部都分配了一些,您要些什么?”叶剑英听后,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坚定地说:“我是军管会主任,又是市长,领导接管了这些物资,怎么能自己给自己分配呢?我不能搞特殊!” 徐向前为人谦和,做事谨慎,是叶剑英的好友之一。蒋桂战争前夕,桂军的实力犹如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其锋芒甚至盖过了蒋军。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徐向前却并未显露出丝毫的焦急与慌乱。他毅然决然地站起身来,用自己的身躯为部队后撤提供掩护,敌人的机枪子弹如同密集的雨点般嗖嗖飞过,他却仿佛视而不见,依旧镇定自若。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那些原本惊慌失措的干部战士。他们看到,新来的副师长竟是如此沉着冷静,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勇气,纷纷壮起胆子,跟随在徐向前的左右,自愿留下来断后,这才使得部队免于崩溃的命运。 徐向前在初到任上时,便已对部队的状况有了些许心理准备。然而,真正到了战场上,他才发现,部队的脆弱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敌我双方,显然不在同一个“重量级”上。如何是好?徐向前深知,此时此刻,部队最需要的便是一场胜利,哪怕只是一场微不足道的胜利,也足以振奋士气,重拾信心。 作为黄埔军校的佼佼者,徐向前不仅拥有扎实的军事理论基础,更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曾参加广州起义,在海陆丰的游击战中崭露头角。如今,面对强敌,他敏锐地发现,两路敌军中,北线的李克邦部实则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不过是土匪武装加上数千红枪会的成员,战斗力远不及罗部。于是,徐向前决定采取“避强击弱”的战术,先向北机动,寻找机会击溃李克邦部,再回过头来对付实力更强的罗霖部。 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将领,私下里徐向前却是一位深爱家庭的慈父。每当新的生命降临,他都会倾注所有的父爱,尽管身为元帅,他难以像普通人那样时刻陪伴在子女身边,但那份深沉的爱意却从未减少。尤其是1937年抗战初期,他随同周恩来前往山西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途中特意绕道回家探望的情景,更是让人动容。 徐向前站在父亲面前,恭恭敬敬地说道:“大大(爸爸),我是象谦啊。”老人听到“象谦”二字,眼泪瞬间夺眶而出。警卫员连忙接过老人肩上的口袋,徐向前则搀扶着父亲,关切地问道:“娘还好吗?”老人用衣袖擦了擦眼泪,哽咽着说:“她头年就过世了。”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徐向前心中的喜悦瞬间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