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国白酒出现在中国各种大大小小的场合,但外国人为何难以接受? 相比于外国的伏特

中国白酒出现在中国各种大大小小的场合,但外国人为何难以接受? 相比于外国的伏特加,中国白酒在国外的接受度貌似不太乐观,在中国,饮酒已经成为餐饮礼仪文化的一种,在许多社交、应酬的场合,都可以看见白酒的身影。 而外国人在大小场合上也会喝酒庆祝,但更偏向于休闲,更偏向于小酌怡情。白酒这种高度酒对于外国人来说,似乎与他们的社交场合不太匹配。 同时,中国人喝白酒喜欢追求“感情深,一口闷”,而外国人则更倾向于小口品尝,享受饮酒的过程。不同的喝酒方式,很难品鉴出白酒的酒香,自然难以体会白酒的美妙之处。 而且白酒不仅味道冲还辣口,很多外国人光是闻就受不了,加上白酒的度数较高,这种强烈的刺激感让许多外国人包括现在中国的年轻人都难以接受。 酒根据不同的酿造工艺还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他们也对应不同的度数,酒的气味各有不同,口感也各有不同。 但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白酒的了解非常有限,可能将其都简单地视为一种高度数的烈酒,导致许多外国人一开始从生理上就直接拒绝,但他们忽视了其独有的中国文化底蕴和酿造工艺,因而很难接受中国白酒。 中国白酒源远流长,白酒是何时出现在中国的,古人又都喝的是什么酒? 白酒其实就是高度蒸馏酒,在我国的历史上,关于白酒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白酒起源唐朝,一句唐诗“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便可证明,而这里的烧酒就是白酒。 也有人认为,白酒始于元代,因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烧酒非古法,自元代始创”其中还介绍了酒曲,以及整个蒸馏酿酒的过程。 但在古代,白酒一般多是底层劳动人民所饮。因为白酒它比米酒、黄酒更便宜,而且度数高,比其他酒更容易上头,辛辣的口感也会使精神更加兴奋,底层工人饮用少量便能体会醉酒的感觉,从而减少对身体劳累的感知。 而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更倾向于黄酒与米酒,黄酒口感醇厚,出现较早,古人常加热饮用;而米酒则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酒,以糯米为原料,古人吟诗作赋,常以米酒助兴。 此外,中国古代便有了葡萄酒,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来的还有葡萄与葡萄酒的酿造技术。 古人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气候、地域,酿造出各种酒品,这些便承载了我国的饮食文化,还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