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1955年,中央派人前往朝鲜将毛岸英坟墓迁回国,可当大家刚开始挖,就突然跑过来一名妇女挡住了他们吼道:“岸英是我的儿子,你们要干什么!” 1950年,朝鲜战火突起,面对美国强大的武力,我们的志愿军如猛虎下山,迅速跨越鸭绿江,投入到这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之中。 那时的我们,装备简陋,武器落后,几乎与美军的现代化武器相比,是“寒酸”无比的,然而不管怎样,为了保卫祖国的疆土,我们决心将美军的进攻步伐抵挡住。 在无数牺牲的烈士中,有一个名字十分亮眼,那就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作为主席的亲生儿子,他本可以留在后方享受安稳的生活。 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争,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参战,奔赴朝鲜,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深知作为主席的儿子,如果大家知道自己是谁,那肯定会受到特殊待遇。 这一切不利于战斗的进行,因此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特殊待遇,他决定隐瞒身份,谎称自己姓刘,成为了一名“刘秘书”。 在这次艰苦的战斗中,他并未选择前线作战,而是承担起了文职工作,负责整理和保管重要的机密文件,保证着战斗的顺利进行。 虽然看似文职工作与前线的枪林弹雨无关,但其实,他的任务至关重要,因为他肩负着大量机密信息的保密工作,这些资料对于战局至关重要,因此他常常成为敌军重点打击的目标。 朝鲜的战场上,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空中炸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美军的轰炸机如猛兽般盘旋在上空,给无辜的朝鲜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就在一次空袭中,他和战友们一起躲避着战火,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爆炸中,毛岸英忽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朝鲜妇女叫做朴真真。 她虽然是朝鲜人,不过会说一些中文,平时战友们曾和她有过几次简单的交谈,眼见他正被爆炸的冲击波掀翻在地,毛岸英迅速冲过去,将她扶了起来。 妇女满身灰尘,满面惊恐,不知道如何开口,经过简单的交流,他才知道,对方的孙女还被困在了那座已经起火的房屋里,她焦急万分,心急如焚。 他毫不犹豫地奔向那座燃烧的房子,顾不得四周的爆炸和火光,拉着孙女找到了水源,湿透了衣服后,便义无反顾地冲进了火海。 屋内烟雾弥漫,火光四起,空气中弥漫着焦臭味,他的内心并没有丝毫动摇,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经过一番艰难的寻找,终于他在火海中找到了那个孩子。 他将孩子紧紧抱在怀里,拼尽全力冲出了火场,当他气喘吁吁地带着孩子走出熊熊烈焰时,妇女已经等在那里,感动得泪流满面,连声感谢。 然而命运往往捉弄人,二人这一次相遇,竟也成了他们最后的见面,后来美军再一次对朝鲜展开了惨无人道的轰炸,这一次,他们投下了大量的汽油弹,整个后方一片火海。 在这一刻,他依然坚守岗位,负责保管重要的机密文件,为了保卫这些资料,他选择留在了已经被火海包围的地方,而错过了撤离的最佳时机。 火光瞬间吞噬了他的身影,他就这样牺牲在了这片他为之奉献的一线战场,主席在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但他依旧决定不搞特殊化,按照军人的标准处理儿子的后事。 他的遗体并没有立刻运回国内,而是被暂时安葬在朝鲜的这片土地上,主席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他始终认为,儿子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应该和其他战士一样,守护在这片战斗过的土地上。 在得知“刘秘书”牺牲的消息后,妇女也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守护他的墓碑。她没有任何犹豫,开始了为他守陵的日子。 每一天,妇女都会为他的墓碑打扫,细心擦拭,不允许任何人破坏这一片她视为“儿子”的墓地,妇女的心中充满了对他的感激与敬佩,毕竟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救了自己的孙女。 朝鲜战争结束后,当地修建了许多纪念碑,用以纪念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英勇战士,然而当他的遗体准备迁回国内时,妇女却坚决拒绝了这一提议。 她早已将“刘秘书”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她说,无论如何,她会守护这座坟墓,直到自己最后一息,她决定,在这片曾经为保卫家国、为保护人民而献身的土地上,守上这一辈子。 许多年后,妇女得知“刘秘书”真实身份的那一刻,她感到震惊万分,她从未想到,那个曾经与自己相识、与自己有过几次简单交谈的“刘秘书”,国家领导的儿子。 那一刻,她心中五味杂陈,既是震惊、又是深深的敬佩与痛惜,无论毛岸英的身份如何变化,她已经视他为自己的儿子,并在这片土地上守护着他直到生命的尽头。 (信息来源:环球网《解密:彭德怀为何提议将毛岸英葬在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