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一边驱逐中国外交官,一边求修复关系,立陶宛的“双面外交”还能走多远? 一边驱逐中

一边驱逐中国外交官,一边求修复关系,立陶宛的“双面外交”还能走多远? 一边驱逐中国外交官,一边喊着修复关系,立陶宛最近的外交操作,简直像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荒诞剧。如此“双面外交”,只能让人目瞪口呆。表面上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背地里却不断耍小动作,这样的手段,立陶宛究竟还能“表演”多久?

先看立陶宛的最新操作。三名中国外交官被立陶宛无端列为“不受欢迎人士”,理由居然是“违反《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但当媒体试图探究具体原因时,立陶宛外交部却缄口不言,仅用一堆官话搪塞过去。这样的解释,连小学生都糊弄不过去。更别提说服公众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不是“程序问题”,而是彻头彻尾的政治操弄。

这还不算完。一周前,立陶宛候任总理帕卢茨卡斯刚刚“认错”,承认允许台当局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是“重大的外交错误”。当时不少人以为这是立陶宛要“回头是岸”的信号。没想到,仅仅几天之后,一纸驱逐令就把“和解”的幻想击得粉碎。如此前后矛盾的表现,真的令人哭笑不得。究竟是候任总理的权力不足,还是立陶宛政坛的分裂太深?亦或,这根本就是在唱双簧?

事实早已摆在眼前。从2021年立陶宛炒作台海问题、挑衅中国主权开始,这个小国似乎就迷上了“以小博大”的戏码。明知道踩到中国的底线,却依然屡屡出手。这一次,他们又在“驱逐外交官”上大做文章,想继续充当“悲情受害者”,用以获取美国的掌声和支持。这一切,是心甘情愿当马前卒,还是迫于外部压力?或许只有立陶宛自己清楚。

但演戏也得看后果。立陶宛这么做,不仅未能赢得实质性支持,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更尴尬的处境。数据显示,自中立关系恶化以来,立陶宛对华出口急剧下滑,经济受损严重。更要命的是,中东欧其他国家已经开始和中国“握手言和”。捷克、匈牙利等国家正排队等待中国的新能源投资,甚至连波兰也在重新考虑对华政策。而立陶宛呢?依然执迷不悟,和台当局抱团取暖,却什么实际利益都没捞到。

这不仅是外交上的失策,更是政治上的荒谬。候任总理试图“修复关系”,却面临来自国内反对派的巨大压力。那些极端亲美的政客,把一切合理的对华接触,都污蔑成“向中国低头”,甚至还扯上“涉俄问题”大做文章。这种毫无逻辑的恐吓策略,只会让立陶宛的对华政策更滑向深渊。而对于帕卢茨卡斯这样相对理性的声音,他们不是支持,而是打压。这样的政治环境,何谈务实外交?

然而,任凭立陶宛如何小动作频频,中国的态度始终坚定。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绝不容挑战。无论立陶宛如何“软硬兼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中国绝不会让步。用驱逐外交官来“立威”?用表面上的“和解”打掩护?这些套路,恐怕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外交本该是平等、坦诚的沟通,而不是阴谋诡计的竞技场。立陶宛的“双面外交”看似精明,实则愚蠢至极。与其一边挑衅,一边装无辜,不如回头是岸,拿出真正的诚意。否则,等待它的只会是更加惨痛的代价。毕竟,在国际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演员,只有永远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