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签国家越来越多,无疑带来了旅游收入。但是很多欧美老外是在穷游,背个大破背包住青年旅舍,花不了多少钱。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在丽江古城看到的一幕:一群外国背包客在客栈门口砍价,为了省下十块八块的住宿费争得面红耳赤。 说到穷游,这还真是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国人眼中,欧美人都是“土豪”,可实际上,人家早就玩明白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真谛。记得我在青旅当义工时,遇到一对德国情侣,他们靠着每天 50 欧元的预算,硬是周游了大半个亚洲。 这些外国游客简直就是活脱脱的“省钱大师”。他们会在景点门口研究半天攻略,找出免费参观的时段;会在街边小店买一个三明治,分着吃上一整天;甚至会自带茶包,蹭酒店大堂的热水。用他们的话说:“能省一块是一块,省下的钱可以多玩一个地方。” 有趣的是,这种“抠门”行为在他们看来,反而成了某种骄傲。一个澳大利亚小伙向我炫耀,他靠着打零工和 Couchsurfing(沙发客),花了不到两千美元就在中国待了三个月。这种旅行方式,他们称之为“深度体验”。 不过,穷游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文化交流。这些老外住进了胡同里的青年旅舍,跟着大爷大妈学太极拳,在路边摊跟小贩讨价还价。某种程度上,他们比那些住五星级酒店的游客更了解真实的中国。 但话说回来,这种“省钱”文化确实让一些景区和商家很头疼。我采访过一家客栈的老板,他苦笑着说:“这些外国客人住得起更好的,但就是喜欢砍价。有时候为了几块钱能讨价还价半个小时,我都不好意思了。” 更有意思的是,随着国内年轻人也加入穷游大军,这种局面反而促进了某种程度的“文化平等”。在青旅的公共厨房里,你可以看到中国小姑娘教外国帅哥包饺子,外国妹子教中国男生做意大利面,画面温馨得让人忍俊不禁。 这不禁让人思考:免签政策的意义是不是仅仅在于经济收入?也许在这些“抠门”的背包客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旅行哲学。他们用最少的钱,收获着最真实的体验和最深刻的记忆。 给大家留个思考题:如果你遇到这样砍价的外国游客,你会怎么看待?是觉得他们小气,还是觉得这种旅行方式别有一番风味?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