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1年9月,基辅战役结束后,66万苏军被俘,负责收拢俘虏的意大利将军几乎惊掉

1941年9月,基辅战役结束后,66万苏军被俘,负责收拢俘虏的意大利将军几乎惊掉下巴,因为漫山遍野都是人,比蚂蚁都多,基辅战役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

那年苏德战场烽烟四起,纳粹铁骑一路高歌猛进,把老大哥的西线防线锤得稀巴烂。这其中,基辅战役尤为惨烈,66万苏军成了俘虏,堪称二战史上的最大号“韭菜盒子”。

在基辅战役中,斯大林的政治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活脱脱一个老道的政治玩家。基辅,乌克兰的粮仓,战略地位不言而喻。但对当时斯大林来说,脸面比粮仓更重要。

前线吃紧,斯大林却执着于“政治正确”,一心只想秀肌肉,稳定军心民心。北线、中线崩得跟山泥倾泻似的,唯独南线还算顶住了,这口气必须得撑住!哪怕是装的!

斯大林对前线将领的建议充耳不闻,什么撤退?不存在的!咱们老大哥怎么可能怂?朱可夫,这位在苏德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猛将,竟然因为建议撤退被斯大林发配到预备役去了。

基尔波诺斯,这位一开始还算靠谱的西南方面军司令,被斯大林一个电话问得心惊胆战,当场改口,坚决拥护斯大林的“英明决策”。

斯大林的政治压力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前线将领喘不过气。在那个年代,质疑领袖,就等于自寻死路。于是,基辅的苏军,就在这种政治高压下,被一步步推向了深渊。

基辅战役初期,苏军南线其实打得还算可以,至少没像其他两条战线那样溃不成军。然而,这短暂的“小优势”却成了日后“大翻车”的伏笔。

南线顶住了,其他两条战线却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路狂退,导致南线突出,形成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就像一枚鲜美的肉包子,吊足了德军的胃口。

苏军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战略上的被动,战术上也漏洞百出。首先,机动性差,后勤补给跟不上,军队调动缓慢,就像一只笨重的大象,难以应对德军闪电战的快速突击。其次,指挥系统僵化,基层缺乏自主权,一切都得听命于上级,导致战场信息传递滞后,贻误战机。

最后,突围计划混乱,缺乏有效组织和协调,苏军就像一群无头苍蝇,四处乱撞,最终被德军各个击破。

德军在基辅战役中展现了其高超的军事素养。巴巴罗萨计划,就是为了快速击溃苏联,而基辅,这个苏联的粮仓和交通枢纽,自然是德军的重点目标。

希特勒虽然在很多事情上犯了糊涂,但在基辅战役中,他的战略眼光还是相当毒辣的。不顾一些将领的反对,他坚持从莫斯科方向调兵南下,围歼基辅的苏军。

德军战术运用得当,闪电战打得行云流水,快速突破苏军防线,分割包围。乌曼战役,德军一举摧毁了苏军的大量装甲力量,为后续的包围战扫清了障碍。古德里安,这位德军名将,更是如同神兵天降,切断了苏军的退路,完成了对基辅苏军的合围。

1941年9月,基辅战役进入尾声。被围困的苏军弹尽粮绝,士气低落。斯大林终于下令突围,但为时已晚。突围,变成了溃逃。

66万苏军,大部分成了德军的俘虏,只有少数人侥幸逃脱。卡尔·冯·卡普里奥将军,这位意大利远征军军官,在接收战俘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到处都是人,比蚂蚁还多!”

基辅战役的失败,对苏联来说是一场灾难。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兵员和装备,还使得苏联南线门户洞开,德军长驱直入。基辅,这个曾经的粮仓,变成了德军的补给站。

基辅战役,是苏德战争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场战役的失败,暴露了苏军在战略和战术上的诸多问题。斯大林的政治考量凌驾于军事需求之上,导致了战略误判。苏军机动性差、指挥僵化、突围计划混乱等战术缺陷,也加剧了失败的结局。而德军的精准打击和高效的战术执行,则是其取得胜利的关键。

基辅战役的惨痛教训,值得我们深入反思。战争,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人性的考验,是战略和战术的较量。在战争的迷雾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重蹈覆辙。

基辅战役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历史的伤疤却永远无法抹去。66万苏军战俘的命运,令人唏嘘。他们中的很多人,最终死在了异国他乡,再也没有回到故土。基辅,这座英雄的城市,也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基辅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人性的悲剧。它警示我们,和平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铭记历史,才能走向未来。 信息来源:兵事网——二战期间,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为何会突然暂停进攻莫斯科?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4
用户10xxx34 6
2024-11-30 22:15
基辅战役后苏军已经没有更多后备力量来防卫莫斯科,苏联政府调动83个师共80万人,但只有其中25个师是有足够装备,而且缺乏装甲部队和战机,德国方面他们有70个师共200万人,接近33%是机械化的,这是在战争中最高的比例,进攻莫斯科的台风作战在10月2日开始。 由于在基辅的巨大胜利,在南方的巨大阻碍已经清除,南方集团军群继续向顿巴斯进攻,在南方战区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不过向莫斯科的进攻被推迟了四个星期,这在之后的莫斯科战役中已经被证明,虽然在战术上取得成功,但基辅战役只能小规模增强德国在战略上的优势,因为其主要目的,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没有达到。 当苏军付出巨大的损失时,他们争取了时间防守莫斯科,为同盟国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而且苏联在这次和其他包围战中得到了教训,在之后的莫斯科战役中,他们避免被德军包围,之后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们更反而包围了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