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微笑]2008年汶川地震,当地领导突然拍了一下桌子,随即训斥手下说道:“这怎么

[微笑]2008年汶川地震,当地领导突然拍了一下桌子,随即训斥手下说道:“这怎么行,她都83岁了,不能让她去前线,太危险了,快派人把她送回家去。”     汶川地震那一天,整个中国都陷入了黑暗中,这一切都发生得太突然,当时大多数人都坐在电视前,眼看着一栋栋楼房在摇晃中倒塌,耳听着从屏幕里传来的急促呼喊和哀嚎。   那是一个个生命的呼救,而就在这个危急时刻,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逆行而上,毅然决定亲自投入到这场地震灾后救援的最前线,她就是陈菊梅。   那时她已经83岁了,这位曾经的军医,虽然早已退休,但她那颗炙热的心和那份永不言退的精神,早已深深扎根在她的骨子里。     回想起来,当大部分人都因为余震、危险的环境而选择犹豫时,她却像是没有听到这些劝阻,她只想做一件事——去救人,去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   作为一名资深的军医,她在几十年的医学生涯中,处理过无数伤员,见过太多生死离别,可是,这一切都没有让她退缩半步,反而让她变得愈加坚定和勇敢。   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责任感,让她在那个下午,决定带着自己满是皱纹的手和坚定的眼神,跨上了前往灾区的征途。   “我一定要去,”即便是家人劝她:“你已经这么老了,身体不行啊,”她依旧坚定地说:“国家有难,我不能袖手旁观。”   她的每一句话都如同一把利剑,砍断了所有犹豫不决的声音,或许是因为,她深知自己作为军医的一份责任,或许是因为,她从未忘记那份属于她的、为国家奉献的初心。   我记得当时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地震后的灾区,四处一片狼藉,建筑物倒塌,街道成了废墟,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气味,甚至连最基本的医疗设备都很难得到保障。   可是她来了,像是一个坚不可摧的老战士,带着她多年的经验和智慧,一头扎进了那场前所未有的战斗,她到了北川后,立刻投入到救援一线。   你可以想象,原本白发苍苍的她,此刻却在急救的过程中显得格外冷静、坚决,她指挥着伤员排队,检查每一名伤者的情况,迅速评估每个伤情的轻重。   而且在地震后不久,由于救援力量有限,血液的供给成为了一个非常紧急的问题,当时血库短缺,很多伤员急需输血,而她毫不犹豫地挽起袖子,给自己亲自采血,成为了第一位为伤员输血的医护人员。     她的行动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特别是当她为一个失去双亲、手臂严重受伤的小男孩治愈后,所有人都知道,她不仅仅是一个医生,更是一位真正的战士。   小男孩的胳膊经过她精心的治疗,不仅保住了,而且很快恢复了健康,这一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也让所有灾区的民众感受到了希望。   其实像这样的救援故事,她每天都在经历着,她一次次地为伤员输血、治疗,甚至一个工作日之内,她可能要为三名伤员轮流输血。   当身边的年轻医护人员或因为疲劳而停下脚步时,她从不抱怨,反而会继续冲锋在前,她说:“我没事,我还能干。”     时间一天天过去救援行动逐渐步入正轨,但她却并没有停下来。无论是灾后重建的工程,还是继续为救援队员们提供医疗支持,她从不休息。   她甚至还亲自参与到重建工地,搬运石砖,清理泥石流现场,那时的她,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轻盈,甚至可以说身体透支到了极限,但她从未抱怨一句:“只要能帮到灾区,什么都能做。”   她这样的行为并不止于汶川地震,没过多久她又积极参与了甲流的防控,后来她依旧不顾年事已高,再次投入到了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     随后2022年,她在家乡安详离世,她用无数行动告诉我们:无论年纪多大,只要心中有责任,生命的每一刻都可以闪光。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原解放军302医院专家组长陈菊梅逝世,83岁亲赴汶川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