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不行!那是毛主席送我的!”1981年,儿子准备向公安部门上缴家里的冲锋枪,老人

“不行!那是毛主席送我的!”1981年,儿子准备向公安部门上缴家里的冲锋枪,老人生气地说道:“谁来说我也不会上交的!”

这把冲锋枪,究竟承载了怎样的故事,竟让老人如此执着?

时间倒回1965年9月20日,这天上午,美军F-104C战斗机侵入海南领空,中国解放军迅速响应,高翔等四名飞行员驾驶歼6战斗机升空迎敌。

在技术与装备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高翔凭借高超技艺与坚定信念,击落了美军战机。

这名跳伞逃生的美军飞行员,降落在海南文昌县翁田抱虎港海域,村民符气合和王禄元正在海边烧石灰,发现了敌军飞行员的降落伞。

符气合立刻意识到,这是个绝佳的机会。他用竹排划向海面,用竹竿威逼对方缴械,最终,他成功活捉了这名美军飞行员,为国家立下大功。

因为这一英勇行为,符气合被授予二等功,并于同年10月应邀进京,参加国庆观礼。

在天安门广场,他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毛主席当场称赞他的爱国之举,并赠送他一把冲锋枪,以表彰他的贡献,这把枪,成了符气合一生的荣耀。

毛泽东的赠礼从来不仅仅是一件物品,而是对奉献与忠诚的深深认可。

重庆谈判期间,他曾将延安的小米、红枣赠给作家张恨水,鼓励他创作抗战题材的小说,他也向覃振赠送羊皮袍,表达对朋友健康的关怀。

符气合的冲锋枪同样如此,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对普通百姓爱国精神的最高肯定。

对符气合来说,这把枪象征着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承载了他最珍贵的记忆,这种情感,任何外人都无法理解。

符气合并非天生的英雄,而是岁月和时代造就了他。

他1920年出生于泰国,13岁随大伯回到海南文昌县务农,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乱之中,年轻的符气合加入了琼崖游击队,投身到抗击日军的斗争中。

尽管没有赫赫战功,但这段经历培养了他无畏的精神和强烈的家国情怀。

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与村民兵组织,常年在海边巡逻,守护乡土的安全。

1965年的那一天,当他面对落水的敌军飞行员时,正是这种精神让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完成了历史性的一刻。

转眼到了1981年。国家为维护社会治安,开始全面收缴民间私藏枪械,符气合的儿子小周得知这一政策后,决定主动将家中的冲锋枪上交给公安部门。

他认为,这样做既合规,又能避免隐患。

当符气合得知此事后,顿时火冒三丈,他抱着冲锋枪,情绪激动地喊道:“不行!那可是毛主席送我的!就算天王老子来了,我也不上交!”

这把枪是他的荣耀,象征着他对国家的贡献与认可,他无法接受自己曾经的辉煌被轻易抹去。

小周一边劝父亲,一边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了家中的情况。几名民警随后上门了解情况。

看到老人双手紧抱冲锋枪,眼神坚定,民警们也被这份深厚的情感打动了。

在民警的耐心沟通下,符气合终于冷静下来,他同意暂时保留枪支,但承诺会妥善保管,绝不让枪支落入他人之手。

这次妥协不仅是对他情感的尊重,也是对历史记忆的保全。

符气合继续悉心保管这把冲锋枪,每天,他都会擦拭枪身,就像守护着一段珍贵的过往。

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种责任。

随着岁月流逝,符气合的身体逐渐衰弱,临终前,他郑重嘱咐儿子:“这把枪是历史的见证,等我走了,你把它交给博物馆,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

小周深知父亲对这把枪的感情,也明白这段历史的意义。

他遵从了父亲的遗愿,将枪交到了海南当地的军事博物馆,如今,这把冲锋枪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向人们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从平凡的农民到捍卫国家的英雄,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普通人如何在特殊历史时期焕发光彩。

这把冲锋枪,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它见证了一个人对国家的忠诚,也承载着那个时代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崇高赞颂。

符气合用行动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信念与忠诚都不会褪色。

这场1981年的家庭风波,在理解与尊重中落下帷幕,符气合的坚持,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守护,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