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身诗意,曾引领我们走进诗歌的殿堂。 她走了,化为天上的一颗星,依然照亮我们。 她,柔弱而坚强,沧桑而优雅,渊博而谦逊,朴素而大美。 她就是叶嘉莹先生。 站在讲台上,她就是一首诗,意蕴丰美。当她一开口,诗意翩跹,纷纷扑面而来,在场学生如沐春风。 她说:“你如果学了诗,内心之中,就对人类、世界、万物有一种关怀。看到草木的生发就欣喜,看到草木的零落就悲哀。 是诗的这种感发,使人与人之间有了沟通和交流,也使人对万物有了一种兴发感动的关怀。” 听了叶先生讲课,席慕容不由得赞叹道: “我记得那天叶先生穿着非常素淡的衣服, 别了一朵蝴蝶兰,秀雅、端庄, 就是老师平常的样子。 可是很奇怪,老师一开始讲辛弃疾, 我们所有在场的人都觉得 有一种雄浑的气势逼人而来。 好像就是辛弃疾的本尊来了, 跟我们说他的蹉跎的一生。 当她介绍李白的时候,李白就很骄傲地出来了;当她介绍杜甫老年的诗歌的时候,杜甫就真的老了。” 世界以痛吻她,她却报之以诗。 老子曾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叶嘉莹说:“命运把我放在哪里, 我就落在哪里,就在哪里开花。” 她少年失母,中年丧女,婚姻不甚如意。风雨人生,历经坎坷磨难。生计重担全都落在她柔弱的肩上。 从不怨天,也不尤人。更没有时间忧伤。该承担的,都承担下来。她尽力把家照顾好。在教学工作上,更是全力以赴。 “我的人生不幸,一生命运多舛,但从诗词里,我就能得到慰藉和力量,有了诗词,便有了一切。” “我真是历尽了平生各种不幸的一个人。但是人生经历了大的苦难,就会打破自己的小我投身于大我的境界。” “其实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词可以提升人之心灵品质的功能,这自然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 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这原是我多年来的一大愿望,也是我决意回国教书,而且在讲授诗词时特别重视诗歌中感发之作用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古典诗词写的是古代诗人对其生活的经验和生命的反思,当我们的心灵通过诗词与古人交会,自己会有感动和兴发,从而可以感受到当下的存在。” 无论活得多么艰辛,从诗词中汲取力量吧,以抵御风雨,也使内心强大。 “我有一个梦,我的梦是什么? 我在等待,等待因为我的讲解 而有一粒种子留在你的心里。 多年之后,等着这一粒种子有一天会发芽, 会长叶,会开花,会结果。” 她说:“我想在我离开世界以前, 把即将失传的吟诵留给世界, 留给那些真正的诗歌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