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1859年,清朝政府下令追杀左宗棠,他无奈下逃往好友胡林翼家中,谁料对方却不收留他,并说道:“皇上要杀你,我不能保你,整个清朝能救你的只有一个人。” 在当时长沙城内,街市上熙熙攘攘,没有人注意到街上行色匆匆的男人,他脚步匆匆,面容严肃,这个人,正是被政府下令处死的左宗棠。 此时,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敢于弹劾权贵的人,而是一个随时可能丧命的逃亡者,左宗棠一向耿直敢言,甚至有些桀骜。 他在军中整顿风气,铁面无私,得罪了无数权贵,其中军中大将樊燮,此人是他最大的对头,这个曾经凭战功升迁的武将,仗着与权臣的亲密关系,在驻地为非作歹,横行霸道。 左宗棠搜集了他贪污军饷、虐待士卒的种种证据后,毫不留情地将其弹劾,然而他低估了权臣的力量,此人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反而联手官员,向皇上密告左宗棠“谋反”。 奏折中,樊燮不惜添油加醋,将他描绘成一个不尊圣上的叛臣,这话让皇上十分生气,亲自下旨缉拿他,甚至允许缉捕者将他原地处死。 消息传到左宗棠耳中时,他正在书房中整理军务,他强作镇定,但内心已如刀绞,这道圣旨让他成为众矢之的,曾经的朋友和同僚也纷纷避之不及。 他知道,想要保住性命,必须寻求庇护,他迅速收拾行囊,连夜赶往胡林翼的军营,此人是他多年的好友,也是当时湖南巡抚。 听闻左宗棠被诬陷,他既愤怒又忧心,他清楚,对方是难得的人才,但在朝廷权力斗争中,一个人的才能远不足以抵挡谗言和诽谤。 “宗棠兄,你现在的处境,比刀尖上行走还险,”他皱眉说道,他从案桌后站起,踱步片刻,继续道:“唯一能救你的人,便是肃顺。” 这个名字让左宗棠心头一震,他知道,这位深受皇帝信任的满清权臣,既是当时的大权在握者,也是个赏识人才的人。 然而要让肃顺为自己说话并非易事,他沉思片刻后决定,亲自安排护送左宗棠前往此人住处,并利用自己的关系网,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几天后,他们就出发了,由一队精锐护送出发,这段路途并不轻松,朝中早已派人在沿途布下眼线,一旦发现他的行踪,必然将他置于死地。 途中追兵数次出现,但护送的士兵始终警惕,将左宗棠安然护送至目的地,与此同时,胡林翼也加紧行动。 他一面撰写长信给肃顺,详细阐述他的功绩与忠诚,一面安排其他官员上奏,请求皇帝重新考量他的处境,信中他特别提到清朝的未来。 肃顺收到信件之后,仔细阅读,心中已有了决断,他认为,此人虽然性格刚烈,但其才能与忠诚毋庸置疑,于是立马往朝中送上奏折,详细列举他的丰功伟绩,强调当前局势下,杀掉这样一位将才,将是朝廷不可挽回的损失。 咸丰皇帝的怒火在这个奏折后才慢慢缓解,他意识到,当前清廷正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太平天国尚未平定,新疆的局势也岌岌可危,此时斩杀左宗棠,无异于自断臂膀。 经过再三权衡,皇帝最终收回了追杀令,并授予他新的职位,收到赦免消息时,他刚刚结束一日的奔波,他站在简陋的驿站里,手中握着那封朝廷来信,沉默良久。 一路的险象环生、九死一生,让他对清廷的斗争有了更深的体会,他明白,自己能够活下来,离不开胡林翼的机智与肃顺的力保,更离不开自身在战场上积累的声望与实力。 左宗棠重新披挂上阵后,继续用他的才能为国家效力,他带领军队四处平叛,收复失地,为清朝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场惊险的政治斗争,也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漫谈曾胡左李︱如果胡林翼还在,曾左断交也许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