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方 骑车带着婴儿到郊外。看五角枫的红叶,看忍冬挂满枝条的红果,看那种果实演化成带着羽毛的飞絮只待被风吹到、被动物蹭到就会飘开去寻找自己扎根的地方的野花,看地皮上在初冬时节逆势成长、叶子宽大类似酸模的一种草。婴儿每一样都要揪到自己手里紧紧攥着的本能终于因为小手里都已经塞满而不得不一样一样地都递给我保存。保存归保存,她以后其实基本上是想不起来再要的。看看你的手里没有了,也就作罢,反正眼前又会出现另外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呢,比如茂密的竹子叶。柳叶一样的窄竹子叶是一种,宽宽的类似包粽子的苇叶的竹子叶则是另一种。北方的初冬,远没有到万物萧疏、断然没有叶子的程度,甚至还可以说是丰富的,丰富一直可以持续,带着婴儿的探索也就一直可以持续。 当然,最好还是将婴儿带到这样植被大致上自然生长而非一切都是人工栽培的地方,让婴儿自己发现自然的偶然性与丰富性,来观察远非人工所能形成的自然细节才好。这一次出来玩,最让人难忘的是正在落叶的柳树,是柳树的落叶。 柳树细小的落叶在黄昏的时候随风而下,一阵风就一阵集中的飘落。风和飘落之间的协同关系可能还是婴儿所不能判断的,但是柳叶飘飘而落本身却已经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仰着脑袋去看、伸出手去抓、踉跄着去追之间禁不住就已经咧开嘴笑了。这是她把从地上捡起来的一个蜗牛无意中戴到了手指头上,觉着非常神奇好玩之余,在我引导下才发现的落叶的乐趣。 在落叶已经很厚的大柳树下的小路上,在厚厚的落叶之下依然有各种耐寒的小草努力抓住最后的机会争分夺秒地成长的河边,婴儿以自己小小的身躯不成比例地置身其间,一时间就很有梦幻感,像动画片,像儿童故事里的爱丽丝漫游奇境。那些故事最初的创作源头,一定就是这样儿童小小的身躯置身硕大的自然之境的时候的比例悬殊。 快速下沉的夕阳在远处树梢上最后消失掉之后,温煦的感觉立刻也就跟着消失了。婴儿还不想走,她坐在高高的树冠和矮矮的灌木背景的一块石头上,晃动着够不着地面的两只小脚,吃着罐子里装的小食品,沐浴在时时飘落的柳树落叶里,津津有味。 低低的水面上是没有风的痕迹的,所以被黄色的落叶覆盖的地方都静静的,静静地等着下一片落叶的降临。可以清晰地看到水草在水面下倾斜着的静静水面上,每次落叶都会激起一阵轻微的颤动。颤动的轻微不足以激起其他落叶的颠簸,除非有落叶直接落到了其他落叶之上,形成了叠层的覆盖。所有这样的覆盖都会被慢慢地化解,化解成不再有覆盖和被覆盖的关系,化解成均匀地铺展在水面上的浩大。这和落叶落到地面的情形完全不同,落到地面上是可以一层层覆盖,一直覆盖到人们走上去像是踩到了毯子上,还发出落叶断裂的咔嚓咔嚓声的。 水面上的落叶会自然地达成均匀分布,这是物理原因还是落叶之间的张力关系导致的美学分布原则所致不得而知,却是顺着婴儿的目光长时间去观察的时候的一种客观总结。 如果不是和婴儿在一起,不由自主地以她的目光聚精会神地看着,成年人大致上不会关心这种已经落到水面上来的落叶对即将降临的同伴的等候之状以及它们最终的均匀分布的自然倾向。这是带着婴儿出来玩的时候,被婴儿所带而婴儿总是不以带动了你的观察力为意,继续自己一派天成地玩耍的一种神奇状态,每每重新意识到这种状态的存在,就让人欣慰无比。 婴儿的状态使人空前耐心,使人空前心无旁骛,空前地放下了世界上的一切,就只有眼前的婴儿。不必打坐参禅,不必站桩冥想,只要每天都能这样和婴儿一起,带着婴儿到户外一段时间,就已经达成了远离尘嚣的修身养性效果,甚至还拓宽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对美的细节掌握能力。 很多和婴儿在一起的时间被空前地赋予了意义,自己好像什么也没有干,但是已经走进了最有意义的时间段落。一向空无所依、自我判断没有价值的人生,就在带孩子的这一刻变得充满了不无神圣的内涵。 这可能是很多看上去是在陪着什么也不会做的婴儿消耗时间的老人,内心里都正在经历或者已经经历过的高光时刻。正是这样的高光时刻,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继续带孩子,上了瘾一样地带孩子。自己不记得小时候曾经观察到过类似的世界细节,现在在隔辈儿人身上,在恍如自己望见了自己的童年一般的人儿身上发现这样观察的乐趣和观察到的细节的新鲜,不啻一场既有趣好玩又情深意长的重生。 落叶一阵一阵,垂垂荡荡的柳树枝条上的黄黄绿绿的叶子却像是一点都没有减少,还有那么多、那么厚。失去了阳光的照拂,黄色的叶子和依旧绿着的叶子之间的区别逐渐弥合,都变成了灰黑的颜色,在灰黑之中度过即将到来的夜晚,好像是抵御初冬的寒冷的一种有效策略。灰黑的柳树叶子和灰黑的天空一起让鸟儿归巢,让人儿很自然地踏上回到城市里去的路。婴儿一定也感受到了这样的气氛,她开始知道,这就是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