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我见过最有远见的领袖。” 说出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 谈家桢作为遗传学家,不仅是我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而且在国际上更是享负盛名,早在1985年,谈家桢就当选了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且被美国国家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 要知道,这样的待遇在国际学术界也是少见,正因如此,在1999年,国际编号3542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谈家桢星”,足见谈家桢在国际上的地位有多高。 那么,在遗传学界如此权威的谈家桢,为何会如此称赞毛主席呢? 实际上,谈家桢之所以如此赞扬毛主席,并不是出于对伟人的崇拜,而是因为毛主席早在1959年,就提出了“基因战争”这个概念。 谈家桢在接受采访时曾讲道,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是在影像和书本中见到毛主席的画像和事迹,觉得毛主席十分伟大,而他就幸运得多,因为他曾经多次见过毛主席。 而且,毛主席早在1959年就提醒他,一定要注重遗传病领域的研究,提防国外那些居心不良的人利用基因发起战争。 这句话乍听起来会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当时现代医院刚刚兴起不久,普通人甚至连基因是什么都没有概念,毛主席是如何预见未来会有基因战争的呢? 谈家桢表示,当时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而且更令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还在后面。 因为毛主席不仅关注遗传病的研究,而且还亲自签署了我们国家小分子病理学研究所的组建命令,当时组建研究所的任务正是交给了谈家桢。 要知道,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我们国家正遭受着史无前例的自然灾害,再加上国家各行各业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发展初期,几乎没有人会关注小分子病理学研究,但是毛主席却总能先人一步。 谈家桢在晚年接受采访时,曾多次回忆起毛主席,尤其是毛主席在遗传学方面的远见卓识。 谈家桢表示,自己这一辈子最骄傲的事情从来都不是取得了多少科研成就,而是多次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最重要的是,毛主席完全信任自己。 毛主席无条件的信任与现如今学术界内的“争名夺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谈家桢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支持和信任,他就不会取得后来的成就。 最让谈家桢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在1974年,当时毛主席因为腿疾而行动不便,因此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即便是重要的外宾来访,他也基本上不亲自接见。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还询问秘书关于谈家桢的情况下,并且十分关心谈家桢发表的文章,而且还亲自写信给谈家桢。 信中,毛主席写道——谈家桢,你要记住,遗传学的研究千万不能停下来,不管花费多久的时间,也要把遗传学搞好。 现如今,多年过去,谈家桢也已经不在人世,但是毛主席对遗传学的真知灼见,却始终指引着中国遗传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