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好像并没有什么战功?为何能成为十大元帅之首? 1976年7月6日,毛主席悲切地坐在卧室沙发上,双目含泪,口中缓缓说出了12个字:朱毛、朱毛,朱之不存毛将焉附?说完,眼泪已经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一旁的护士孟锦云怕伟人伤心过度,影响身体,连忙劝了一句:请主席节哀,注意身体。毛主席听后只是摇了摇头,没有作声。 是啊,如何节哀呢?他最亲密的战友,长达四十八年“朱毛不分家”的搭档朱德元帅刚刚去世,这让已经经历了周恩来去世的毛主席如何能轻易接受。 稍微学过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朱德同志的地位,且不说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这些职务,单单是开国十大元帅之首这份荣誉就无人能及,而且他还是人民解放军自成立以来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总司令,军中威望无人能及。 但仍然不禁有人发问,从长征到抗日再到解放战争,血战湘江、强渡大渡河、百团大战乃至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似乎没有一场是朱老总指挥的,他凭什么当十大元帅之首?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朱老总在军中的地位是如何被评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 请大家一定要注意“主要”这两个字,军队的元老和领导人不少,但能用上这两个字的,我们可以来罗列一二。 但就解放军来讲,被誉为创建者之一的有周总理、彭德怀元帅、聂荣臻元帅、陈毅元帅等人。 被誉为缔造者之一的有刘伯承元帅、罗荣桓元帅、徐向前元帅、叶剑英元帅等人。贺龙元帅则被誉为解放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另一个是牺牲在解放前的叶挺将军。 朱德被称为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而除他之外唯一一个被称为我军主要缔造者的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由此可见朱德元帅对我军建立、发展的重要意义。 而上文那个问题,看似言之凿凿,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回答: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朱老总自1911年加入滇军,到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建立我军,再到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何止身经百战。 朱老总从讲武堂毕业仅6年,就在滇军中干到旅长的战绩我们暂不论述,就从南昌起义开始讲。 众所周知,起义军在南昌遭到国民党大军围攻,不得不南下转移,在途中先后两次分兵,其中朱老总带领3000人担负主力的后卫任务,在三河坝狙击2万敌军,后来主力部队失败,朱德率领残部在敌人的包围中腾挪辗转,还趁机发动湘南起义,最后率部抵达井冈山与毛主席胜利会师,形成了当时红军唯一的主力部队,史称“朱毛会师”。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的游击战十六字口诀,却不知这是在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朱老总与毛主席一同总结出来的经验。正是这些经验,在我军尚为弱小时,指导各级指挥员打赢了大量战斗。 中央苏区先后经历五次“围剿”,前三次反“围剿”是朱德与毛主席一同指挥,第四次反围剿是朱德与周恩来一同指挥,他也一直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 抗日战争时期,朱老总作为八路军总指挥,亲自部署了平型关战役,指挥部署各几个主力师分别开辟敌后革命根据地。 而且他还担任过当时的第二战区东路总指挥,统一调动八路军和部分国军协同作战,对晋东南的日军势力造成了毁灭性打击,粉碎了对方的战略攻势。 解放战争时期,朱老总已有60高龄,但他仍然亲自筹划部署了我军第一次攻占大型城市的战役--石家庄战役,开了我军之先河。解放战争期间他主要负责解放区军工发展、战略进攻保障部署、以及野战军作战指导等各方面的统筹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朝鲜危机,他与毛主席一起作出了“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而且还亲赴一线对志愿军作出战动员。 由此可见,朱老总不是没有战功,更不是没有作战指挥才能,而是与那些广为流传,指挥大兵团作战、指挥大型战役的将领们对比起来,朱老总的指挥更体现在战略决策,全局部署上面。 正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再加上朱老总性格低调,为人谦和,并不喜欢对自己个人的宣传,这才让大家觉得没有听说过他的战绩。 想当年,共和国十大元帅的名单传到台湾后,蒋介石感叹道:唯有朱德最配得上元帅称谓。还评价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让人永远不知道他的厉害。 且不论蒋介石的话是否带有偏颇,但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朱德率领红军(解放军)与蒋介石打了这么多年,我想老蒋对朱老总的“善战”应该是心有余悸。 当然,朱老总的功绩不仅仅体现在军中,他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更为感人,在去世前十天,已经年逾90的朱德还强撑病躯代表我国与澳大利亚总理会晤,工作结束后身体情况恶化,在医院治疗无效与世长辞,让举国为之哀痛。 朱德元帅的这种精神让人敬佩,而他对党、对军队、对国家的贡献和功绩更不容人置疑。希望我们能教育后人永远怀念这些老一辈革命家,让他们的精神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