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1950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100架战斗机,谁料飞机却没有副油箱,刘亚楼得知后,立马说道:“没有就没有,我们自己可以做,中国人可不比其他人弱!” 当时刘亚楼司令员不远万里乘坐火车来到沈阳,刚到地方他就立马乘坐轿车前往了一个当地的修理厂,他一脸严肃,看起来十分焦急。 “熊厂长,马上来见我,”刘亚楼的命令简洁而有力,即使空气中弥漫着寒冷,熊焰已在宾馆内等候,几分钟后,熊焰踏入房间,两人握手寒暄,笑言间便直入正题。 刘亚楼皱起眉头,快速说道:“苏联承诺的飞机到了,可没有副油箱,我们的空军如何与美国飞机作战?” 抗美援朝的战斗早已打响,但由于我们空军缺乏制空权,整个战局堪忧,苏联虽然提供了上百架战斗机,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提供副油箱,这让本因为中国空军带来优势的飞机,变得无法充分发挥其作战潜力。 副油箱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在空战中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飞机的“续航神器”,决定着作战半径和滞空时间。 如果没有副油箱,飞行员不仅无法进行长时间作战,还容易陷入追击无力、远程作战受限的困境,美国空军的飞机装配完备,而我们却处于明显的劣势。 然而苏联方面的态度始终冷淡,甚至找借口拖延交付,面对这种情况,刘亚楼决心不再依赖外援,开始了自力更生的艰难探索。 熊焰接到这个任务后,立刻意识到事态的紧迫性,没有图纸,没有现成的原材料,甚至连副油箱的基本设计都没有,对于一个从未涉足飞机配件制造的厂长来说,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熊焰并没有退缩,他深知,若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空军将无法持续作战,甚至可能在美军的强大空军面前败下阵来。 他迅速召集技术团队,开始着手设计副油箱的图纸,几个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研究苏联飞机的副油箱,逐步描绘出初步设计方案。 然而问题远不止设计图纸这么简单,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缺乏足够的铝板材料用于制造副油箱,而铝板,正是副油箱的关键材料。 面对困境,熊焰并未气馁,他决定改用更加容易获取的白铁皮代替铝板,这一决定,让许多人都产生了质疑——白铁皮能否满足耐压、耐振动的需求? 然而熊焰没有停下脚步,他要求团队以最大努力去测试、去改进,接下来的日子里,技术人员不断调整材料与工艺,还接连解决了各种难题。 经过多次试验与调整,第一个土制副油箱终于成功问世,为了确保质量,熊焰亲自将副油箱送到安东机场,交给苏联飞行员进行试飞。 尽管是临时制造的副油箱,但苏联飞行员飞行后连连称赞:“顶好,没有问题,”时间紧迫,熊焰并没有满足于一项成功。 他立下了军令状,要在三个月内完成上千个副油箱的生产任务,这一决定在工厂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全体工人齐心协力,加班加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三个月后,工厂如期交付了整整三千个油箱,保证了空军的作战能力,而这只是开始,随着生产线的不断优化,后续更大量的副油箱陆续交付,保障了中国空军的持续作战能力。 刘亚楼的坚持与熊焰的决心,最终为中国空军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战力保障,每当飞行员驾机升空,挂上副油箱后,他们能在空中飞行更久、更远。 面对美军战机时,不再是追赶的对象,而是能够与其对抗的强大力量,这些副油箱成为中国空军的“隐形利器”,而背后那些默默奉献的工人们,创造了一个个不为人知的传奇。 朝鲜战场上的中国空军,再也不只是被动防守者,他们凭借着这些“土制”副油箱,与号称世界一流的美军空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创下了一系列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听!副油箱讲抗美援朝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