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路灯每晚“免费”开,耗电数量巨大,是谁在承担高额电费呢? 第一,很多老百姓觉得路灯用掉了发出来储存的电力,很浪费。但其实啊,电力系统中生成的电能绝大多数是无法进行有效储存的,它们基本上遵循着“即产即用”的原则。
在理想状态下,电力的生产与消费应当完美匹配,即每生产一度电就立即被使用,并据此收费。
然而,现实世界中,电力的储存并非易事,几乎无法实现这种理想状态。这就好比烹饪一锅美食,大部分都需要即时享用,否则就会变质浪费。
在白天,由于人们忙于工作或学习,电力需求大增,此时每度电的价格会相应提高。这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杠杆,鼓励用户在高峰时段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因为一旦用电量超出了当前发电机组的承载能力,就需要投入巨资增设设备来满足需求,就如同家中来客增多,碗碟不够用时需要额外购买一样,这都是额外的成本支出。
而到了夜间,随着用电需求的减少,电价也会相应降低,激励用户在低谷时段增加电力使用。
这样的价格调整机制,确保生成的电能能够尽可能转化为经济效益,而非无谓地损失掉。通过合理的电价波动,既平衡了供需关系,又促进了电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二,发电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复杂系统,不能非常快速地随意更改发电功率。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不是说停就能停的。
而且不论发出来的电用不用,买煤发电的钱大家其实已经用税的方式付掉了。因为绝大部分电力公司都是国家的,这也意味着国家在为我们的用电默默承担着很多。 工厂晚上一般会关闭,即使电厂降到最低发电量,也依旧有大量富余的电力。这就好比你烧了一锅水,本来是要给很多人喝的,结果人走了一大半,水就多出来了。
更何况炉子不能关停,煤还得不断往里加。这个时候,发出来却用不了的电能,用在路灯上,那可真是物尽其用,是真正的环保,从某个角度上可以打趣说是废物利用。 第三,不能仅仅看到路灯开着是浪费,路灯的存在也有很多其他重要意义。路灯照亮了我们回家的路,让我们在夜晚出行更加安全。它也为城市的治安提供了保障,让坏人不敢轻易在黑暗中作案。
其实路灯的建设和维护也是城市发展的一部分,它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