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卓霖
“对球迷来说,世界杯是最高的殿堂,能有机会做世界杯的产品,那个诱惑太大了。”2013年,李宏得知国际足联正在为2014年巴西世界杯寻找中国授权方,他非常心动。
他回忆,“当时完全是零经验,纯粹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如果不去谈,我可能会后悔一辈子。”于是他怀着满腔热情去谈判,没想到一举拿下了IP授权。
创业需要一些敢于冒险的勇气,以及面对机会时的全力以赴。
如今,他创立的杭州孚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业内知名的全球职业体育IP服务商,主要围绕IP授权展开衍生业务,包括衍生商品的设计、生产、销售、营销等。企业年销售额过亿。
截至目前,孚德已服务国际足联、欧足联、2022年杭州亚运会、阿森纳、北京国安等多个国内外体育组织、赛事。其中,周边产品不乏爆款:杭州亚运会徽章售出200多万枚,卡塔尔世界杯吉祥物“饺子皮”手办售出百万个。
刚刚结束的欧洲杯,孚德也获得授权销售吉祥物“阿尔巴特”毛绒玩具。即将开始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孚德也拿到了销售吉祥物“弗里热”相关产品的授权。
十年前,国内体育赛事IP授权市场几乎一片空白,可以说是“没有概念、没有体系”。而这些年,李宏明显感知到市场正在热起来,尤其是冬奥会的冰墩墩、杭州亚运会的“三小只”等吉祥物,在消费端引发了极大的热议和热销。
这背后,一方面是全民运动意识提升,对体育赛事的关注程度提高,消费者对正版周边产品更为看重;另一方面是“国内体育赛事IP授权市场正在慢慢进入快车道”,从授权到设计生产,再到营销销售,链路体系在完善,逐步形成市场的正向循环。
那么,体育赛事IP的衍生品授权,到底是一门怎样的生意?《天下网商》专访了李宏,来洞察这个行业以及探讨其中的机遇和挑战。

李宏是位60后创业者,在1989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外贸公司,做了10年业务员。他想着“再不创业就老了”,便辞了工作,自己做外贸,往欧美国家出口家居礼品、花园用品等,一晃又是10年。
这20年除了让李宏攒下了外贸经验和资本之外,他的英语说得越来越顺溜,还形成了一套“外国人思维”。这些都为他后来拿下世界杯的授权埋下了伏笔。
2013年,李宏发现外贸行业的发展空间在缩小,便打算换赛道。他曾尝试过为动漫IP做周边产品的授权开发,也尝试过开发小球衣摆件等项目,生意一直不温不火。直到通过中间人联系上了国际足联,才有了转型的机会。
要拿下巴西世界杯的IP授权,除了一腔热情驱使,还需要足够的资金实力。一般承接IP授权业务,需要被授权方提前缴纳一笔不菲的保证金。“我测算过,如果失败了,就当亏了点钱,不至于破产。”
没想到,那场谈判进展得异常顺利,他获准可以在巴西之外的全球市场,销售巴西世界杯吉祥物“福来哥”。李宏复盘,主要是两件事起到关键作用。
第一,在中国,生产不是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第二,“外国人思维”让他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痛点,并给出解决方案。“当时德国人开玩笑说,我是一个长着中国人面孔的德国人,说我考虑问题跟他们很像。”
但这来之不易的业务,如何落地,成了最大的难题。国外的市场尚可交给外贸团队,但国内市场完全没有参考案例。无奈,李宏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他招了一个临时助手,在零客户、零渠道、零经验的情况下,开始找市场。
10年前,“平台型思维”在互联网盛行,主张通过平台化运作,把不擅长的部分包出去,自己只做核心部分。李宏在读到这个思维后,大受启发。
当时世界杯周边产品的规格都很小,他就做了一个2米多高的“福来哥”,卖给商场摆在门口,甚为壮观,引流了不少消费者。拍照发朋友圈的消费者还能参加抽奖,帮助商家增加粉丝黏性。他把这个套餐定价2.98万,向全国商场卖出了200套。
为了开拓线上渠道,他带着“福来哥”找到天猫,介绍这是世界杯官方IP授权产品,国内市场尚处于待开发状态。平台立即拉来了世界杯赞助商,创建了“世界杯来了”活动专题页。线上销售渠道初步打开,为孚德后期的商业规划埋下了伏笔。
最终算下来,巴西世界杯这个项目,李宏没有亏,反而是赚了不少。“钱倒不是关键,我发现了IP的力量,辐射力和营销力都特别强,做这件事非常好玩。”
自那之后的10多年,李宏全身心投入体育赛事IP授权的业务。
在国际市场,孚德先后拿下了AC米兰俱乐部、阿森纳俱乐部、女足世界杯、英式橄榄球世界杯等IP授权。而在国内,孚德与北京国安签订了独家授权协议,又取得了上海申花等俱乐部的IP授权。另外还有法网、澳网等非足球类体育IP授权。

孚德销售的体育赛事IP衍生品
坚持做职业体育IP的服务商一般来说,体育赛事的营收主要由转播权、商业赞助、门票收入和衍生品组成。孚德从事的是IP授权衍生品生意,大致分为几个步骤。
首先与赛事主办方谈判IP授权事宜,结合自身优势做好品类规划,设计产品并获得主办方认可,进行供应链端生产,最后进入渠道完成营销和销售。
“体育衍生商品的功能,首先不是一门生意。”李宏在专访一直强调这一点。
在他看来,衍生商品给一场全球性赛事带来的收入占比是很小的,但能作为赛事的品牌传播。其次,这些商品是链接品牌和粉丝的桥梁,粉丝能通过购买衍生品来表达热爱。最后一层才是生意。“这是孚德的经营理念,我们坚持做职业体育IP的服务商,不会喧宾夺主。”
尽管行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但有两个“不确定性”,一直是萦绕在从业者心头的难题:第一,由于体育赛事的知名度不同,粉丝群体的数量和消费力也不同,被授权方的收益预测不确定;第二,赛事结束后,IP热度消退,有的周边产品销量会骤然冷却,订单量不确定。
这些“不确定性”给商家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拿捏不准备货量,多了就成了库存,少了不够卖又会后悔。
对此,孚德的解法是两方面。一是在营销中找到普遍规律,尤其是在电商渠道,运用内容投放找到IP定向人群,持续触达并让其产生购买欲望,以此提高销售货盘;二是拓展IP合作品类,从体育赛事放大到电竞等年轻人关注度高且人群广泛的比赛,弥补国际性体育赛事之间的“空窗期”,提升生意盘子的稳定性。
《天下网商》总结了孚德的一些方法论:
创始团队拥有外贸经验,较早开展体育赛事IP授权业务,在拿IP授权方面具备先发优势。搭建整个IP授权运营团队,磨合流程、积累经验、沉淀方法论,放大执行效能。多年秉承职业体育IP服务商运营理念,在圈内形成口碑效应,树立良好形象。 积累供应链管理经验,搭建稳定生产体系。团队此前做国际贸易时,在与工厂洽谈、品控等方面积累了十余年经验。转赛道后迅速搭建供应链体系,目前累计合作超100家工厂,涉及毛绒玩具、徽章等周边产品。 洞察消费者需求,打造创意性周边产品。从“福来哥”到“饺子皮”,孚德在周边产品设计方面有了多次成功尝试。2020年北京国安主场工体宣布重建,孚德将工体的草皮做成纪念品放在网上销售,单价399元的2020个草皮摆件,一秒钟抢空,在二手市场被炒到4000元。 线上线下营销方式多元,吸引精准人群做好转化。在线上渠道,孚德开出了10多家体育IP周边产品旗舰店,开直播、搞大促,与体育明星及从业者合作达人带货,运用电商工具或内容营销触达定向消费群体,提升转化效率。在线下体育场馆周边开出门店,丰富消费场景。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体育赛事市场规模将接近400亿元。李宏预判,衍生品板块的市场规模“只有小几十亿”,且尚没有巨头产生,市场非常分散。 而放眼全球,这个细分赛道已经长出了巨头“Fanatics”,一家依靠出售球迷服装、球迷纪念品等体育特许商品起家,借助互联网浪潮成为全球最大的授权体育用品零售商,年销售额达到80亿美金。 如今,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金,消费方式将产生巨大变化。“从国外市场看,娱乐和体育产业都会进入高速发展,我很看好。”李宏坚定地说道。 以下为《天下网商》对话孚德创始人李宏的内容,有删减: 体育赛事IP谈判的两个核心 《天下网商》:体育赛事IP授权有什么商业规则? 李宏:通常是这样的,你用了他的品牌,你给他付授权费用,或者品牌使用费用,这是按照百分比的,比较好理解。但这里面约定了一个叫做最低保证金,超过了以后,继续按照这个比例交,你要是超不过,你也没得退了,就那么多。所以我归纳叫做“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其他像迪士尼这种文娱产业的IP,基本上也是这个方式。保底费根据不同IP的影响力,金额大小是不同的,要谈的。所以谈判核心就两个,一个是保底费用,一个就是百分比。这也是同行之间竞争的很重要的一个点。 《天下网商》:授权成功后,产品设计谁来做? 李宏:对方有一套设计指南,会做好原始设计,我们做二次创作,设计完了之后再给他们审核确认。一个成熟的IP方是有一套设计视觉体系,叫设计导则或者叫设计指南,包括颜色、主元素、整个品牌形象之类的,都有清晰的表达。 我理解“则”,就是规则,你得遵守,不能乱发挥。但同时它有又有一个“导”字,叫引导,就给了你发挥空间。所以既有发挥,又不违反规则的东西,就是他们最喜欢的。 《天下网商》:从拿IP到设计,再到生产销售的整个链路是什么样的,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李宏:拿到IP就不说了,没有IP就无从谈起了。拿到IP以后,我觉得就是设计和营销。我说一下公司的组织架构,链路挺长的。 第一,拿IP本身也有专业技术,你要拿什么样类型的,用什么条件拿,人家跟不跟你谈,我主要在做这个事情。 第二,谈好以后,在设计之前还要做品类规划。你想象一下,一个足球俱乐部和一个足球大赛,什么品类好卖,是不一样的。像大中型赛事,包括世界杯这种,吉祥物都比较受欢迎。但对一个足球俱乐部来讲,服装是最重要的,因为球迷就喜欢穿它的服装。但是法网的第一产品是什么?是毛巾。毛巾往往是有赞助商赞助的,一个毛巾、一个浴巾能卖一千多块钱。所以不同赛事,做什么品类是不一样的。你得做规划,到底什么品类为主,什么品类为辅。 有了品类规划以后,我才能做设计。设计有了以后,就是供应链管理了。供应链管理对中国来讲,就是说工厂不缺,无非就是我们需要一个团队去管理品质、成本、交货期这种。对于我们来讲,因为做体育IP衍生品,品类涉及很广,服装、毛巾、杯子、钥匙扣,无穷无尽的品类。 生产完了以后,就要把它卖出去,那就是销售和营销,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体的事情。销售里面包括线下、电商。营销主要是怎么样找到这个IP的人群,怎样去触达他,让他们产生购买的欲望。这里还包括批发,我们怎么跟经销商来合作。 《天下网商》:你是在谈判授权的时候,都是拿品类为主吗? 李宏:不同的IP,是不同的做法。像世界杯、欧洲杯、奥运会,这种比赛规模很大,通常不太可能全都给我。第一因为能力,第二他们也不愿意把风险放在你一个身上。所以你要细化品类,做出来的方案也不是标准化的,因为大家都不一样。大赛的时候,我肯定会拿些品类,吉祥物一定要拿到,再配一点纪念品,钥匙扣、徽章,各种各样的东西。另外讲到的法网、北京国安、阿森纳这种类型的,我们是全部都拿,而且要拿独家,所有都交给我一家公司来做。 《天下网商》:这些供应链都不是你的工厂,管理起来容易吗? 李宏:供应链管理,想想也不会容易,因为要跨那么多不同的品类,但是以前我们做国际贸易,就是靠供应链。国外客户要你找东西,无非就是你找到供应链,去谈好价格,把品质控制好,出货控制好,现在也差不多,逻辑一样,相当于管理供应链我们已经有十几年的经验了。 我们通常不轻易换供应商,双方相互信任。因为是IP产品,要求相对来讲要高一点,毕竟属于大品牌,像世界杯、奥运会、亚运会,都不能做很差的东西出来,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找到广东的工厂稍微好一点,他也知道我们的品质要求在哪里。有时候卖得特别好,或者一些特殊的时刻,赶上热点了,需要大家配合快速出单,他们也能很快给你做出来。比如像亚运会的时候,我们的徽章老是断货,他们几天就做出来了,这个真的需要一些长期的供应商,大家有种合作伙伴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