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3年,18岁的张文明在山东泰安老家无事可干,家里人对他说:“ 王耀武现在当

1933年,18岁的张文明在山东泰安老家无事可干,家里人对他说:“ 王耀武现在当了大官,在湖北当了中央军的旅长,你去找他谋个差事。”

张文明一路打听,来到了王耀武补充一旅的驻地汉口,他先去找了王耀武的妻子郑逸兰,由郑逸兰代为引见。

王耀武见到张文明很高兴,拍着他的肩膀说:“你是我的小老乡,论起来沾亲,为何不直接来找我?我在汉口办了一个饼干厂,你先去那里帮忙,平日就住在我家,闲了帮我太太照顾下孩子。”

王耀武的出身很苦,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和大哥先后病逝,母亲一人将他养大。王耀武年少时念过几年私塾,后因实在无力承担费用,便去天津、上海等地打工。王耀武当过杂货店的店员、烟草公司的搬运工人、饼干厂的销售员等。

打工的经历,练就了王耀武的经商头脑,在他发迹后先后开办了饼干厂、被服厂、罐头厂等。汉口的饼干厂是王耀武开办的第一个工厂,他在饼干厂打工的时间最长,平日也很喜欢吃饼干。

王耀武开办工厂,除了赚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安排就业。这些工厂的员工,大部分都是王耀武手下官兵的眷属,剩下的以受伤残疾的官兵为主。

张文明在饼干厂干了不到半年,补充旅换防,王耀武对张文明:“你投奔我也是要谋个前程的,部队就要开拨了,你今后就留在我身边,当个贴身卫士吧。”

1935年,补充一旅扩编为51师,王耀武升任师长。51师虽是“中央军”番号,但并未入列首批“标准师”(德械师)换装序列,,算不上主力部队,

1937年初,军委会在检阅西北的部队时,发现驻防汉中的51师,齐装满员,是鲜有的不吃空饷、没有缺额的部队,便将该师列入后续“标准师”。

全面抗战的爆发,打断了51师的德械化进程,军服钢盔虽换成了德式,但只列装了少数德械轻武器,不过在王耀武的训练、整编下,全师兵员一万二千余人,跻身为主力师行列。

起初,51师被军委会划入关麟征的52军,但因淞沪战事紧张,旋即又通知51师急行军开往上海。

51师开赴上海后,和俞济时的58师合编为74军,俞济时任军长。俞济时是黄埔一期生,老蒋的奉化老乡,属于心腹之人。王耀武军事能力很不错,加之长袖善舞,和俞济时的关系处得很好,进而引起老蒋的注意。

如果51师未被改调,而是留在52军,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关麟征在当师长时,和副师长杜聿明搞得很不愉快,后来当了52军军长,和所辖的第2师师长郑洞国关系也很僵。杜聿明、郑洞国先后脱离关部,重新发展。

如果王耀武未被派去上海,而是留在52军,他的处境不会比杜聿明、郑洞国更好,也就没有后来的发展了。

“土木系”的头号主力十八军,在罗店和日军激战,伤亡惨重,老蒋电令俞济时率部支援,74军参与了对罗店的反攻,因作战顽强,受到了军委会的表彰。

上海沦陷后,74军残部退到南京,负责水西门一带的城墙和外围防务。12月12日下午,南京卫戍总司令唐生智召集将领开会,下达突围命令,由于事起仓促,卫戍司令部之前又不许船只过江,也没有制定突围计划,引发一片混乱。

王耀武带着51师残部来到下关时,发现黑压压的到处是溃兵,纷纷争抢不多的船只。就在王耀武一筹莫展之时,74军的张副官找了过来说:“王师长,可算找到你了。俞军长搞了一艘小火轮,你带着弟兄们跟我走,切记不要声张。”

原来,俞济时早有准备,走了族叔、交通部长俞飞鹏的关系,搞到了一艘小火轮。经过一夜抢运,74军的主要军官,及幸存官兵的大部分都渡过了江。

74军经过整补后,参加了兰封会战。一天,王耀武带着卫士排去前线查看军情时,突然遭遇一股日军,卫士排长临阵逃跑,张文明和其他卫兵拼死抵抗,掩护王耀武离开。回去后清点人数,原本四十多人的卫士排,仅剩二十余人,王耀武大怒,将排长撤职,由张文明接任。

武汉会战后,施中诚的57师编入74军,该军成为“三师制”、由军委会直辖的主力军。1939年,王耀武升任74军军长后,对张文明说:“你跟在我身边耽误了,这样,你去投考黄埔军校的武冈分校,我给你写个推荐信。”

张文明从军校毕业后,去见王耀武,提出想去一线部队当个连长。王耀武说:“这几年打鬼子,在一线战死的亲戚、老乡太多了,你要是也折在前线,我怎么向你家人交待。你先留在我身边,过段时间,我给你找个差事。”

不久后,王耀武升任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他叫来张文明说:“部队要陆续换装美械,你就替我看管油库,当个少校库长。”

1945年,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官,并指挥了湘西会战,歼灭日军近三万人,战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在大会作报告,一时间风头无二。

抗战胜利后,王耀武被老蒋派去山东担任省主席。一天,王耀武去找济南的一个著名相士相面,相士说:““王司令43岁以前,有得有失,得大于失;至于43岁以后,恐怕官星晦暗,可能有些儿麻烦。”

王耀武表面不相信,在回去的路上对张文明说:“真不该到山东来,我看丢人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