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新婚之夜,李白抱着撒贝宁说:“咱们结婚后还保持AA制,我不花你的钱,你也别用我的钱,可以吗?”撒贝宁听后当即反对说:“我不花你的钱可以,但我的钱必须给你花!”
李白成长于加拿大,在她的文化观念中,独立是婚姻的一部分。
在她看来,爱情是纯粹的,应该独立于金钱之外,甚至连婚姻也不该被金钱所左右。因此,AA制不仅是她的生活习惯,更是她理解婚姻的一部分。
而撒贝宁的态度却完全不同。生长在传统中国家庭中的他,习惯了婚姻的经济共同体模式,认为丈夫有责任照顾妻子的生活,为家庭承担起经济责任。
在他眼中,金钱也是表达爱的方式,婚姻不仅仅是浪漫,更包含着实际生活的责任。
李白理解撒贝宁的想法,但她仍然希望在经济上保持独立。她提出AA制,既是她独立生活观念的延续,也是一种对婚姻的理性规划。
而撒贝宁却坚信,作为丈夫,他有责任为妻子提供无忧的生活。两人对金钱和爱情的不同理解,在这场对话中显露无遗。
尽管两人在新婚之夜初次“谈钱”时产生分歧,但他们对彼此的理解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李白心中暗自欣慰,撒贝宁的坚持让她看到他的真诚,看到他对这段婚姻的重视。
于是,这场关于金钱和爱情的对话,渐渐成了他们婚姻的“第一课”。
其实,李白的独立观念来自她的成长环境。她出生在英国的利物浦,成长在加拿大,家境富裕,家族从事贸易生意。
她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更加注重个人独立。在她的观念里,夫妻关系不等同于经济依赖,保持经济独立是一种尊重和信任。
撒贝宁的成长背景却截然不同。他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从小受到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认为夫妻之间不需要分得太清。
他认为婚姻是一种携手共进的关系,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生活的开支,是一种无言的默契。这种观念在他年少时就根深蒂固,也在他的职业发展中不断得到加强。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找到共同点。撒贝宁尊重李白的独立,同时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爱护她。
婚后,李白逐渐淡出公众视线,选择在幕后支持撒贝宁的事业。她不仅是他的伴侣,更是他的得力助手,甚至被称为撒贝宁的“幕后军师”。
无论是节目策划,还是主持风格的建议,李白总能为他提供独到的见解。
撒贝宁的职业生涯也在婚后稳步攀升,逐步拓展到更多类型的节目,从《今日说法》到《开讲啦》《经典咏流传》《加油!向未来》等等,他的主持风格愈加多样化。
在娱乐节目中展现的幽默风趣,在文化类节目中展示的知识与深度,这些都让他在观众中更加深入人心。而李白的默默支持和鼓励,无疑是他背后强有力的支撑。
两人并肩而行,不仅在事业上相互成就,也在婚姻中逐渐达成默契。李白在消费上依然保持独立,而撒贝宁也理解并支持她的选择。
他们在金钱上的“分寸感”并未影响到婚姻的温馨,反而让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
这段婚姻中的“AA制”并非冷冰冰的经济分割,反而成为他们理解与包容的纽带。李白的独立并未使撒贝宁感到被排斥,反而让他更加欣赏她的坚韧和理智。
在一次聚会中,李白喝了些酒,撒贝宁在旁照顾她。李白温柔地伸出手臂,依靠在撒贝宁肩上。这个场景被人们拍下,传到网上后,很多人纷纷感叹他们的恩爱。
看似截然不同的两人,因为对彼此的理解与包容,逐渐走向了相互依赖的生活模式。
撒贝宁和李白用他们的经历告诉人们,跨国婚姻不仅仅是文化的融合,更是两个人心灵的共鸣。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在各个方面找到平衡。撒贝宁在育儿上更倾向于中国传统教育,而李白偏好西方的“放养式”教育。
两人对此并没有执着于一方的方式,而是相互妥协,共同探讨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这种对孩子教育的开放态度也让他们的婚姻更加稳固。
在跨国婚姻中,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摩擦。但撒贝宁和李白用包容和理解化解了这些分歧,用各自的生活方式融入对方的世界。
不同的文化背景让他们有了不同的爱情观念,但彼此的理解和包容却使他们走得更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