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抗联将领李兆麟去一个年轻女子家里赴约,刚喝了一口茶后,他感觉有些头晕:“这茶不对劲!”女子冷笑道:“你可以上路了!” 第二天,抗日名将李兆麟死于桃色纠纷的消息传的满天飞。 据说,他跟已婚的孙格龄关系暧昧,后来被对方报复杀死。 这段时间,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大家都在议论。 英雄难过美人关?还是另有隐情? 事实往往比传闻更难接受,也更让人难过。 3月10日,哈尔滨市水道街9号。 一栋不起眼的民房内,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惨案。 抗日英雄李兆麟将军,倒在血泊中,现场情况十分悲惨。 凶手下手之狠毒,令人发指。 有人声称目击李兆麟与一外国女子进入案发地点。 并据此编造了一系列香艳故事,企图掩盖真相,抹黑英雄。 中共中央和苏军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 中共社会部秘密派遣侦查人员前往哈尔滨,对案发现场进行仔细勘察。 侦查人员发现,李兆麟身中七刀,还有八处枪伤,刀刀致命,下手极其狠辣。 现场除了找到一些氰化物,还有一把沾血的刀。 这些证据都表明,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谋杀,并非所谓的“私人恩怨”。 调查过程中,一个名为“滨江组”的组织逐渐浮出水面。 警方在现场找到一本笔记本,上面记着“滨江组”开会讨论的事儿和工作进展。 种种迹象表明,“滨江组”与国民党军统局有着密切联系。 是一个专门从事情报收集和暗杀活动的秘密组织。 然而,就在调查逐步深入的时候,各种流言蜚语也开始干扰视线。 有人说李兆麟的死是中共内部权力斗争造成的。 国民党控制的媒体也大肆渲染“桃色新闻”,企图混淆视听,转移公众注意力。 真相仿佛被迷雾笼罩,难以辨认。 事实上,国民党特务对李兆麟的暗杀计划由来已久。 1945年,国民党特务张勃生被派到哈尔滨,成立了一个情报小组“滨江组”。 主要任务是刺探情报,暗杀中共高层。 李兆麟,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总司令。 在哈尔滨拥有极高的影响力,自然成为了“滨江组”的头号目标。 李兆麟多次遭到“滨江组”的暗杀,但都没成功。 张勃生被苏军逮捕后,军统局派出了更老辣的特务余秀豪接手“滨江组”。 余秀豪总结了之前的失败经验,制定了一个更加阴险毒辣的计划:下毒。 余秀豪为了接近李兆麟,找了个混血姑娘孙格龄。 孙格龄的身份很特殊,让她最容易接近李兆麟。 她说是李兆麟警卫员的女儿,哄得李兆麟相信她,还说能提供情报。 这一切,都是余秀豪设下的圈套。 孙格龄以商谈重要事宜为由,邀请李兆麟前往水道街9号的住所。 在那里,她事先在茶水中下了剧毒的氰化钾。 李兆麟被人下了毒,喝了茶后中毒身亡。 潜伏在屋内的土匪孟庆云等人随即冲出,对李兆麟连开数枪。 并用匕首猛刺,确认其死亡。 但随着调查一步步进行,事情的真相渐渐明朗了。 土匪孟庆云被捕后,供出了所有参与暗杀的同伙。 包括余秀豪、孙格龄等人。 哈尔滨解放后,中共立即成立专案组,对参与暗杀李兆麟的特务展开追捕。 大部分罪犯最终被抓获,并在公开审判后受到了惩罚。 正义,最终得到了伸张。 李兆麟将军的逝世,是中国人民的重大损失。 他一生都在战场上拼搏,却不幸死于国民党特务的暗算。 历史不容忘却,英雄永垂不朽。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信息源:新华网《秀我中国|不落的红星——李兆麟》2024年07月07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