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之前,审核极严的台湾是港片的回本票仓,那时港片里的台湾人是什么形象?黑道义薄云天、警察正直勇敢。那时大陆人在港片里是什么形象?暴力的大圈仔、土里土气的北姑、贪赃枉法的官僚。只有少数电影中,大陆人有正面形象。
那时台湾戒严令极其严格,而香港电影人们遵守地老老实实。梁家辉赶赴大陆参演《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后被台当局封杀,搞得这位新晋的金像奖影帝无戏可拍,只能在铜锣湾摆地摊卖小饰品。有的电影为了在台湾上映,同样的戏份先用大陆演员拍一遍,再用台湾演员拍一遍台湾特供版,比如著名的《古今大战秦俑情》。
90年代香港电影失去了台湾和东南亚市场后,自00年代初北上转向大陆市场。大陆屏幕里的港片才从盗版碟变成了正版作品。陆港合作全面开启后,香港电影人们反倒对大陆挑肥拣瘦起来了,不说早期陆港合拍片中,大陆当红女旦只能给港星做女配、当红男旦连做港片男配的资格都没有。在今天用《战狼2》开辟了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吴京,在香港最多只能演男二,演的很多角色还都是疯狂杀手一类的杀马特形象。到后来大陆影视资本崛起后,黄晓明、陈坤等一众当红男旦才开始获得地位。直到现在,香港话题电影《毒舌大状》还给反派起名为“董卫华”、“钟念华”、“钟京颐”,玩这种阴阳怪气的把戏。
如今自己不好好对待大陆市场,还把锅全甩给大陆审核。哪有这样做生意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