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开放几胎,中国的人口依然会面临萎缩的局面。”这句话来自于著名的人口专家黄文政。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看看数据就知道了,2018年比2017年少了200万新生儿,2019年比2018年又少了58万,2023年更是预测跌破800万。 GDP增速从两位数滑落到个位数,这和人口颓势脱不了干系。 从独生子女政策到鼓励生育,国家政策转变很快,以前多子多福是共识,现在年轻人却对生孩子避之不及,这反映出社会在深刻变革。 生育率暴跌,首先是经济压力山大,养个孩子从出生到结婚,70万到100万起步,大部分都砸在教育上。 重点本科成了就业敲门砖,普通学历越来越不值钱,月入5000左右的普通人,养娃压力巨大,生活质量断崖式下跌。 00后成为生育主力军,但这代人没吃过苦更不愿为了孩子降低生活质量,带娃费时费力费钱,和00后追求的诗和远方格格不入。 彩礼和贷款让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山大,“负二贷”成了网络热词,也反映了现实的残酷。 人口下降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一系列连锁反应接踵而至,首先劳动力短缺成为燃眉之急,现在招人越来越难,人工也越来越贵,导致生产效率反而降低了,经济增长的引擎开始熄火,GDP增速放缓。 消费市场萎缩,婴儿用品和儿童服务的市场遇冷,导致相关企业盈利减少,经济增速也跟着放慢,恶性循环就此形成。 老龄化加剧,老年人越来越多,养老和医疗压力越来越大,政府花钱养民生,财政有点吃紧,最后社会结构面临重塑。 现在家庭人口越来越少,花钱的地方和人际交往模式也跟着变了,人口结构变化需要我们调整社区服务、教育、医疗和福利保障。 面对生育率雪崩,仅仅放开生育政策远远不够,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如何减轻年轻人的压力,重塑生育的价值观。 要降低养育成本,完善的托育服务、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才能让年轻人敢生愿生。 要改革就业制度,996的工作模式让年轻人身心俱疲,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生育? 推行双休、八小时工作制,才能让年轻人有时间享受生活,有精力养育下一代。 我们需要一个更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养老保障,才能让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敢于承担起生育的责任。 要重塑生育文化。鼓励生育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更要从精神层面入手,弘扬家庭价值观,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才能让年轻人重新认识生育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