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记录#火车笔记:深秋旅程的诗意时刻 梁东方 不管来回走了多少次,再次坐上火车走上这一段周末旅程,还是会偶然有感。不单纯是因为这一次乘坐的是C字头的城际列车。 C字头的列车是最理想的:有与高铁列车完全一样的座位排列方式,有与时俱进的装饰时代感;只是将座位一律向前,就可以给乘客带来这么好的感受,这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而事实的确如此。绿皮车那种陌生人面面相对地簇拥在一起的乘坐方式是违反人们的基本习惯的,谁也没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是煎熬感的主要来源。 C字头的城际列车,票价只高了一点点,一百多公里的距离只比绿皮车贵了6.5元。这一点付出与得到相比,完全是值得的。当大家安静下来,车厢里只有列车运行的声音的时候,真让人感慨,感慨6.5元就能带来如此水火两重天一样的改变。虽然速度没有快,但是坐得舒服了,时间也就不显得长了。C字头的列车,不觉着她和绿皮车其实是一个速度,因为乘坐环境舒适,所以同样长度的时间,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过去了。 而走市区内的车站,不去遥远的高铁站,乘降方便,也节省了时间。难怪C字头的城际列车的车票总是很难买到,我这次有幸乘坐是因为候补的偶然成功。 有意思的是,这趟旅行,建立在这些极其现实的判断之上的却不是舒适,而是一种凭窗所见的不断掠过的风景感受。所谓纯粹的理性永远不会赢得胜利的意思,大抵如此。 当然这是建立在舒适性的基础上的窗外风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旅途中的无异议碎片,是旅途中偶然的角度。这样貌似无意义的角度,不知不觉就能拯救人生问题的苦思,一种奇妙的无意识也随之而来。 深秋时候了,万物收敛,不过车窗外不断掠过的华北平原上的密集人居和建筑之林外,还是有新出了冬小麦嫩苗的广袤大地,有铁路边点缀在绿色的树冠之间的颜色暗红的火炬树,有难以分清雾霾与水雾的烟气般的视野弥漫。C字头城际列车这样时代感强烈的交通工具穿越深秋时节不无凄凉的景象,让人有一种超越既往悲秋情结的豪迈,哪怕是小心翼翼的豪迈也和历史上只能缓慢无奈地、被动地承受季节有了天壤之别。现代人在接受季节的诗情的同时,有了借助时代性的工具来抵御季节性忧郁的选择。一窗之隔,既在现场又有分明的间离效果,眼前的一切历历在目,又可以在你愿意和它们相处的时候完全和自我无关。 但是季节性忧郁其实是天地赐予人类的诗情画意之一种,对于那些习惯了一上车就拉下窗帘,整个旅程中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的人来说,这季节性忧郁又显得弥足珍贵。感受不到其存在的话,就会让人一味沉浸在人际的世界里,更其浑浑噩噩。包括季节性忧郁在内的自然影响、自然感召实在是人类之所以让自己区别于一般动物的丰富细腻表现。深秋时节被调动出来的惆怅、忧郁、悲伤之类被我们一向定义为负面的情绪,因为超越了无感的麻木而拥有了俯瞰人间也同时自我俯瞰的人生妙感,正是难得的人生诗意所从来处。 进入到这种诗情里,不仅会让旅途的漫长感消失,还会因为其过快的结束而心存遗憾,会有一种宁愿让时间停滞,让自己一直厕身这样的情境的强烈愿望。这貌似自己给予自己的享受,其实源于众多可遇不可求的条件:C字头的列车、深秋、傍晚、临窗的位置、安静的车厢、通畅的轨道、正常运转的铁路调度系统…… 在经历了而且还可能再次经历不公、疾病、困难之后,在经过了一系列乏味的没有诗情的日子之后,这个偶然瞬间里的感受机会是你自己无意中的选择,也更是天凑地成。其转瞬即逝的特点使人激动,使人窃喜,使人小心翼翼地生怕它倏然而去。同时,也就不再暗自把哀婉、凄凉甚或沮丧、消沉视为一种高尚的克制,而完全可以它们释放成一种内心丰盈的美。 人们旅行,人们长途颠簸着去往陌生的地方,人们花了钱进到景点里去寻寻觅觅,所要企及的无非就是这样难得的诗情时刻吧。我们踏上旅途,不是为了让自己变成一个好人,而是为了变成另一个人,另一个敏锐的人,另一个换了个角度的人。 我只是在本地混沌庸常的日常生活里就触摸到了其价格高昂的边缘,偶然生长出来的快乐、暗自的快乐,怎么说都是一种不足为外人道哉式的自我奖赏。一时间就很感激这天地运转中的一切,就像一个初尝人间滋味的少年一样,有了风一样跑起来的弥天昂扬。 一般说来,当天结束的旅途,旅途感不强,异地感不强,感受的丰富性也不能有太高的期望值,何况是这样几乎每周都会有的回乡之旅。但是诗意这种东西的存在就是又依赖于外在的环境又好像和任何外在条件的积累没有太大关系的事情。说起来只是点缀在庸常生活里的一点诗情时刻而已,再次进入这样让人陶醉的时刻却是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带着这样的心绪下车,骑上共享单车走在夜幕已经降临的城市街道上的时候,却没有遗憾,只有充实了的愉悦、洗礼之后的满足、窃喜之后的无限向往。 不管什么时代,不管人类拥有了什么强大的工具,季节和天地都是可以拯救人、赋予人生意义的恒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