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改革开放前为什么粮食产量很低?# 改革开放前粮食产量很低,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

#改革开放前为什么粮食产量很低?# 改革开放前粮食产量很低,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 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推进机械化,但因为国家财力和国际政治军事安全形势等方面的原因,进度一直不快。到1979年,全国的农机总功率很低,农业生产仍然主要以人力和畜力为主。其它农药化肥制种等领域,虽然比建国初期进步了很多,仍不能满足全国农业方面的需求,差距很大。 这就带来我国当时的农业,没办法达到较高的粮食产量。 第二,人民公社生产队的组织形式限制了粮食产量提高。 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的组织形式,需要按照计划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制定生产计划的部门不了解本地农业生产状况。 生产力落后时代的农业,每个地区、每个地块适宜种植什么作物,一般本村最有经验的农民才能知道。尤其是大多数农作物适应什么样的土壤,能不能“重茬”等要素,对其产量有决定性的作用。计划部门并不了解这一点,存在瞎指挥的现象。 第三,种植、管理、收获过程中的浪费严重。 因为当时的粮食产量与农民本人关系不大,不管是种植、管理还是收获过程中,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粮食播种的密度、秧苗的状态对粮食产量影响很大,管理是否细心,是否达到精耕细作的要求,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粮食产量。但在大呼隆时代,所有人干一样的活,质量很难保证。 尤其是收获过程中,那时候的口号是“颗粒归仓”,但实际情况是十个社员九个贼,男女老少都想尽各种方式夹带粮食回家。这使得粮食最后的产量,与各种“实验田”有很大的差距。 但反过来,粮食征收是按照“估产”的产量决定的。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不管粮食产量高低,农民与粮食征收部门始终在互相伤害。

评论列表

用户91xxx73
用户91xxx73 14
2024-11-03 00:19
袁隆平三系育种刚处于实验阶段,化肥使用大部分是日本尿素,还大量使用农家肥,农药仅使用敌百虫与乐果。这是亩产略低的根本原因,绝不是生产队体制造成。与解放前单干一担割(亩产一百斤)已是云泥之别。

天涯蝶舞 回复 11-03 09:55
只能说不完全是,但也有很大关系

用户13xxx98 回复 01-21 21:39
袁隆平研究的小麦品种是什么?

用户11xxx65
用户11xxx65 11
2024-12-18 10:37
小编说得对说得好,实话实说。
山翁
山翁 3
2024-11-04 09:26
为什么清朝以前我国没有宇宙飞船没有人造卫星?
观沧海
观沧海 3
2024-12-02 21:32
化肥是最大的贡献,现在拿出一亩地连续不用化肥,减产最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