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记录#婴儿笔记:去长安公园玩 梁东方 雾霾裹着秋末的寒凉,让一向愿意去郊外的自然环境中去玩的计划落空,转而到了市中心的长安公园。长安公园以前粗壮的大树已经不是很多了,作为密集建筑缝隙里的一片绿地却是愈发宝贵起来。只要从车水马龙喧嚣不已的地方一转身,通转转折的小门走到公园里,就是另一番草木水域为主的安静世界。 到了公园里,自然就会以婴儿眼光看这个早已经熟视无睹的世界。 婴儿在牡丹园远远地就听见了公园深处的音乐声,到了跟前立刻就会随着音乐最深层的节奏浑身窜动起来。 看跳舞,看正式下场跳舞,还看一招一式练习跳舞的训练班。那些显然是上了岁数的男女,学习得一丝不苟,一手高一手低地转身侧步,脖子挺直、下颏微扬,亦步亦趋的认真里面充满了生手的笨拙,这些笨拙预示着他们以后即使再熟练也依旧有这种深刻到了骨子里去的笨拙的影子。一旦老师让让男女组队了,他们的兴致就更趋正式与高昂起来,这等于是在身架、舞步还不熟练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目的,进入到了协作中的旋律与节奏中去了。 看打羽毛球,羽毛球在空中飞来飞去,每一次都被对方打回来,终于又一次对方没有接住,接球的一方就尴尬、就带着一点自责的意味摇着头去捡球。婴儿不明就里,无条件地接收着、接受着眼前出现的一切。眼前的一切都是这个她初见的世界中自然而然的存在。 婴儿看什么都是认真的,都心无旁骛,不会像大人一样看着这个的同时还扫着那个,两不耽误的同时也往往三心二意,浮皮潦草地忽视大多数细节。离最高境界的所谓临在状态越来越远,那种只看到眼前,只专注于眼前的美好状态,是佛和婴儿才能达到的吧。 婴儿活在当下,玩得再好的玩具在眼前消失了,在一下次出现在眼前之前从来也不会想念,不会牵挂,马上就去寻找下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了。婴儿没有回忆,没有牵挂或者让时光倒流之类的念想,她小小的头脑里只有一味向前的成分。 这种毫不犹豫的果断转身自然而然,更像是未加思索或者说是还不会进行类似的复杂思索。不管怎样,外在的显示都是只有修炼到了顶点的理想之人才能有的境界。 不过婴儿这样的“高人”总是爱玩一些简单的游戏,比如在台阶上打滑梯是所有婴儿和儿童都喜欢的事。在第一工人文化宫北侧,她一步一步艰难地迈上台阶,爬到台阶边宽宽的瓷砖护坡上,出溜下来,就蕴满了由衷的快乐。婴儿来来回回滑了几次,在某一次结束后被沿着上面的高台儿走路的想法吸引,让我牵着她的手一步步地开始走。中间遇到较大的缝隙,就会努力迈步,迈步成功就笑,迈步不成功就从被缝隙夹住的角度里艰难地抽出脚来继续走。 天上下起了小雨。婴儿不怕下雨。她还不明白什么是下雨,不明白雨水落在头顶上、落在身上会有什么当下的感受和随之的后果。她摸摸不断有雨滴落下的头顶,继续被周围不确定的什么吸引,一会儿站住地看看忍冬的红榴榴果实,一会儿又小心地去触摸月季黄色的花瓣。 有人说听见鸟鸣就闻见了花香,反过来看见了花朵也就能引起鸟鸣的联想。在公园里,婴儿对鸟语花香和长亭中老人吹响的笛子都有了串联在一起的印象,包括那只被人领着乖乖地走过去的黄色大狗。 穿过三亭桥上的三座亭子,她在湖心岛上秋末绵绵的冷雨里持续地行走,趔趄着、蹒跚着也快乐着。看同样不在乎下雨的觅食鸽子,看群起群落的麻雀,看长亭中吹笛子的老人,看黄色的芦苇、红色的黄栌和依旧碧绿的柳枝围绕的湖水中长时间潜水的䴙䴘。䴙䴘入水激起的一圈圈涟漪上有密集的雨点在水面上打出来的点点小涟漪,涟漪相撞,很快消失于无形,很快又重新出现。䴙䴘入水的涟漪逐渐要消失的时候,它又从一段距离之外钻出了水面,重新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婴儿一定是觉着被人们称为雨的这种东西很有趣,雨让世界有了变化,她一定觉着雨就是世界的常态,眼前所见到的一切都是她所诞生的这个世界中的常态。 她不怕雨,一定让我抱着她从避雨的亭子里出去,我抱着她,下台阶的时候用了快跑的方式,迅速地颠簸让她笑出了声。在她的眼里,于小雨里奔跑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们也曾经觉着很有趣,可慢慢地就开始避免那样的有趣了,不再主动去凑成这样的有趣了。 婴儿到了一岁零四个月的时候,心智的迅速成长已经是以周计、以天计了。一天一天看似还是原来的样子,隔上几天就赫然发现又有了意想不到的进步。婴儿突然有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神秘表情,那就是她在和你搞小小的恶作剧,诡秘地一笑,笑得有内容,不空洞。这是一种明确的表情互动,一种终于冲破了人际之间的交流屏障之后的紧密联系。 动作模仿能力大大加强,和人沟通的能力、交流的能力也与日俱增。目光之中有了理解和意会,有了判断和选择。虽然很多时候依旧是受着小动物本能控制,但是与人的交流中已经有了更多的呼应、更准确的理解、更能被理解的表达。 不间断的秋雨里,苍茫的雾霾中,这人生的一段时光因为陪伴婴儿、因为有婴儿的陪伴而变得有了光华,有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