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宋代“天才”发现草书新写法,突破张旭、怀素,苏轼:妙绝当世! 说到古代的草书大

宋代“天才”发现草书新写法,突破张旭、怀素,苏轼:妙绝当世! 说到古代的草书大师,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二王”、张旭、怀素,基本集中在唐代以前。 其实,宋代以来有几位名家水平不仅不输给他们,而且更加“大胆”,个性更为强烈,甚至开辟新风,影响持续到了今天,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黄庭坚。 有人说,“宋四家”各有所长,蔡襄得颜真卿笔法三昧,苏轼继承王僧虔、李邕、徐浩风格,米芾干脆“集古而自成一家”,黄庭坚则在创新路上走得最远。同时,他也是从万事万物中悟出笔法的“天才”,因此实现了“天人合一”境界。 据黄庭坚自述:“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 黄庭坚草书之妙在于用笔动作丰富,每一个笔画都处理得瞬息万变,从起笔到中截再到收笔,迟涩、轻重、顿挫、疾徐、粗细、虚实对比比比皆是。 他将晋代以来草书重笔画连绵、绞转圆巧的风格进行了突破,吸收楷书技法,强调顿挫、方折效果。而在具体笔画的行笔过程中,则进行灵活的方圆书写,形成刚柔并济、开合有度的特点。 如果我们以黄庭坚的草书为范本,不仅能从中学到晋唐北宋正宗复杂的草法,还能提升笔力、丰富技巧,提高换面、调锋的灵活性,也能摆脱作品呆板无韵的弊病,从形到神,都能有大的改观。 现藏于台北故宫的《狂草千字文》是黄庭坚晚年“人书俱老”的“收官之作”,此作以狂而不乱、穷尽变化闻名书坛。 全帖此作纵29厘米、横558厘米,共139行、1000多个字,单字大小在3厘米左右,汪洋恣肆、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无丝毫气脉不通之处,巧而奇,欹正交杂。 由于是一件草稿,所以能展现出黄庭坚最真实的书写状态和情感起伏,也没有多余的安排,涂抹批画也保留了下来。 起笔或藏或露、或顺或逆,入纸后笔尖都会有明显的按压、衄挫,行笔中侧锋并用,笔画使转灵活、遒劲多姿。转折处方圆并用,颇有“折钗股”之韧性。 《狂草千字文》因字赋形,字势奇宕险绝,疏放、高低、俯仰变化多端,呼应揖让、穿插闪转均出于自然。 章法上下致密,左右宽疏,密处不通风,疏处可跑马。墨色枯润相济,飞白渴墨增加古拙感,浑厚饱满处则雄浑古朴。苏轼称赞:“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妙绝当世!” 黄庭坚此作书写得细腻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这种强调顿挫、收放和立体感的“新写法”,影响了后世文徵明、王铎、徐渭诸家,对提高晋唐草法的理解与变化大有裨益,值得毕生临摹。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黄庭坚狂草千字文(台博新版带译文)高清原大复制品毛笔书法练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