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无名氏写的小楷,把《灵飞经》都比下去了,原来高手真的在民间! 小楷书以字径袖珍、笔画精致、结字严谨著称,它有着楷书的诸多优点。但想写好它并不容易,非常考验书者的笔力、目力和功底,一般被视为一种“进阶字体”。 有的人以为,只要把字写小了就是“小楷”,实则不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那些放大都找不出瑕疵的,才是“神品”。 目前传世的小楷,能称得上笔法、气韵双绝的不多,它们几乎都出自晋唐名家之手。钟绍京的《灵飞经》有“天下第一小楷”美誉。 但除了这一件,其他小楷都不是墨迹,而是拓本、刻本,真实性和细腻程度大打折扣。而且哪怕是《灵飞经》也在流传过程中被人为破坏,真伪难辨。 庆幸的是,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弥补了唐代小楷几乎无墨迹存世的遗憾。人们在洞内发现了几万卷墨迹手稿,它们被统称为“敦煌遗书”。 这些作品绝大多数出自当时的抄经生之手,负责为寺庙、官员、贵族和皇家抄写经文典籍。出自官方抄经生之手的“遗书”水平最高。 由于是为君主抄经,他们必须具备极高的书法造诣,有的本来就是书法家。入宫以后,他们需要经过系统专业的训练,先是取法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等名家。 再经过崇文馆学士的考察,只有极少数最终能留下来。这些人会被授予官职,再优中选优,成为御用写手。 在这批“敦煌遗书”中,有一件就出自御用书法家之手,它名为《德言》,被学界称为“敦煌书法之冠”。 启功先生更是盛赞:“结体精严,点画飞动,有血有肉,转侧照人。校以著名唐碑虞、欧、褚、薛,乃至王知敬、敬客诸名家、并无逊色。” 此作纵28厘米、横568厘米,共3000余字,内容包罗万象,几乎囊括我们日常能用到的汉字。 有学者推测,此帖很有可能出自刘弘珪或程待宾之手,这二人的字深受武则天喜爱,不仅抄袭临摹,还作为案头书。 《德言》笔画精微细腻,法度严谨,经卷气十足,论美感和整体水平,都超过了《灵飞经》,只是因为作者不够出名以及上千年来深埋敦煌,所以世人不知。 此作尖锋入纸,笔尖再按压、衄挫、调锋,中锋书写,动作丰富,笔画苍劲秀润,中截处也有粗细、轻重、提按变化。此作用笔方圆兼备,转折处绞转灵感,如“折钗股”,富有张力。 结字端庄肃整,又无“状如算子”的单调感,高低、欹正、收放对比明显。章法疏密有致,墨色枯润得宜,一派自然天成之美,每个字都经得起细细推敲。 《德言》这样笔法精湛、字数多、保存完好的唐代小楷真迹,值得各位书友反复临摹。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超高清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敦煌小楷德言 刘子新论 唐代小楷敦煌遗书超清复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