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制造业为何如此艰难?莫迪左手宗教牌,右手托不起烂摊子?

之桃开心生活 2025-05-02 11:08:34

在南亚次大陆上,印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莫迪,这位从底层一路崛起的政治人物,在印度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凭借民族主义的浪潮登上权力巅峰,试图带领印度实现经济腾飞与国家统一。

但是,现实却远比想象更为复杂。印度内部根深蒂固的宗教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以及积重难返的发展困境,横在莫迪的改革之路上。探讨莫迪治下印度的发展状况,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个新兴大国的现状,也能为我们观察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提供独特视角。

1992年印度教徒推倒阿约提亚清真寺,点燃了宗教仇恨的火种。十年后的2002年2月27日,高德拉火车事件成为了宗教冲突的又一导火索。载满印度教徒的火车在高德拉小镇与穆斯林发生冲突,四节车厢被泼洒煤油引发大火,59人丧生。

时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莫迪没有致力于平息事端,反而将此视为上位契机。他未经调查便宣称这是恐怖袭击,编造穆斯林绑架强奸印度教妇女的故事,展示烧焦尸体,刻意激化宗教矛盾。

在莫迪的煽动下,印度教徒展开疯狂报复,数百座清真寺被毁,数千穆斯林惨遭杀害,暴乱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而印度官府的默许、官员的暗中支持以及警察的参与,使得暴乱愈演愈烈。

这一事件引发了印度国内媒体的谴责和国际社会的哗然,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古吉拉特政府官员实施旅游禁令,莫迪的外交签证也被拒签,印度国际形象严重受损。时任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因未处理莫迪,声望大跌,输掉选举,政治生命终结,而莫迪却借此在印度教中获得巨大声望,捞足政治资本,打开了上升通道。

莫迪上台后,在政治上延续民族主义的保守路线。他推出拒绝接收穆斯林难民的公民身份法、废除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宪法第370条等措施,这些政策都鲜明地体现了其浓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莫迪及其领导的印度人民党致力于以印度教的一元文化统一全印度,试图同化其他文化和宗教。

但是,印度庞大的穆斯林群体成为这一目标的巨大障碍。伊斯兰教与印度教长达八百多年的冲突历史,以及伊斯兰教自身难以被同化的宗教属性,决定了印度教同化伊斯兰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要莫迪不放弃印度教一元文化的主张,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就将持续,国家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安宁。

民族主义在印度的发展逐渐演变为宗教歧视和民粹主义。在印度国内,信奉印度教被视为高人一等,非印度教信徒则被视为二等公民。这种宗教歧视严重破坏了印度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阻碍了国家的团结和发展。

印度要发展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但这恰恰是印度的短板。在公路建设方面,印度现今的公路水准仅相当于我国20年前,且标准极低。印度的高速公路不封闭,非机动车、牲畜随意穿行,逆停车辆也时常出现,充满魔幻色彩。

道路建设的低下使得国内大多数公路无法承载标准集装箱卡车,印度人只能通过分流货物来解决运输问题。这种落后的路网建设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原材料难以运入,产品难以运出,仓储物流也无法有效开展。

电力供应同样是印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印度北部靠近喜马拉雅山地区虽有丰富水资源,但由于各邦之间利益难以协调,大型水电站项目难以推进。此外,印度的建设水准不高,导致不少地区常年供电不足,家庭用电尚不能保障,工厂用电更是困难。电压不稳也是常见问题,这使得工厂开工效率偏低,无法实现三班倒作业,产业园区也因电力不足呈现碎片化状态,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印度是一个特殊的“现金社会”,老百姓对政府缺乏信任,有钱不存银行,而是藏在家中。这种现象导致地下交易泛滥,洗钱产业和地下钱庄盛行。老百姓不存钱,银行就缺乏放贷资金,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支持。莫迪推行的废钞令试图改变这一状况,但最终未能奏效,老百姓在废钞令后又将钱取出,继续现金生活。

为吸引存款,印度银行不得不抬高利率,存款利率常年维持在6%左右,贷款利率更是高达10%左右。高利率使得人们创业困难,企业难以获得发展所需资金,严重阻碍了制造业的发展。

莫迪为解决制造业劳动力问题,推行农业法改革。他希望通过市场化改革淘汰落后耕作方式,促使农民进城打工。但是,印度农村人口占总人口六成,约九亿多人,这一改革方案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引发了大规模抗议。在持续的抗议和政治压力下,莫迪不得不撤回农业改革法案,改革无疾而终。

印度的劳工法也存在诸多问题。对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不同政策,使得中型企业处境艰难。大企业因垄断地位不在乎经营效率,小微企业因规模不达标逍遥法外,而中型企业既要满足劳工法规定,又要与低成本小企业竞争,还要面对大企业的挤压。这导致很多企业主不愿做大企业,印度遍地都是小作坊,产业难以整合,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莫迪推行的国企私有化改革同样遭遇阻力。印度国企虽存在效率低下、连年亏损等问题,但却养活了大量低种姓群体。国企改革方案出台后,引发了工人们的强烈抗议,莫迪被视为“工贼”和资本家的走狗,改革难以推进。

莫迪出身底层,深知印度的问题所在,也有着改变印度局面的雄心壮志。但是,印度复杂的国情使得他的改革举步维艰。民族主义与新自由经济的矛盾、宗教矛盾的激化、基础设施的落后、金融体系的混乱以及劳动力和产业改革的失败,都成为他实现印度发展目标的巨大障碍。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莫迪仍在不断尝试和探索。未来,印度若想实现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必须妥善处理民族主义与宗教矛盾的关系,摒弃极端的宗教歧视和民粹主义思想,实现各宗教和民族的和谐共处。

在经济领域,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金融体系,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解决劳动力和产业发展问题。同时,中央政府还需加强与各邦的协调与合作,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实现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格局。

莫迪治下的印度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未来的道路充满挑战与机遇。印度能否突破困境,实现经济腾飞和国家复兴,不仅取决于莫迪政府的政策和努力,也需要全体印度人民的共同奋斗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

文字来源:老威观史的视频内容



0 阅读:15

之桃开心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