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八十年代的中师(专)生可以自豪但没资格太骄傲

网上关于八十年代中师(专)生的传说,一直有,今天又看到了一个网友引起这个话题的帖子,他很有兴致,昨天写一个、今天又一个。

网上关于八十年代中师(专)生的传说,一直有,今天又看到了一个网友引起这个话题的帖子,他很有兴致,昨天写一个、今天又一个。

五十八岁的八十年代师范大学生任教乡镇中学,浪哥感觉有点儿怪,我1968年出生在农村,1979年考入县中初中,1982年考取县中高中,1985年考取一所有点儿名气的大学。我中学时的老师,连大专生都有。我那届考上师大师院的同学,好多回到了母校,连考取师专的同学都进母校任教了。所以这个网民说那个时代的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任教乡镇中学,我是难以理解,或许人家那里教育发达吧。

昨天那个帖子有诸多网民共情,作者今天趁热打铁,又来一个。立意很明显,就是奔着引起争论吸流而来。

昨天那个帖子的评论,我看了;今天这个帖子的评论,就懒得看了,无外乎赞誉那时的中师生是学霸的。

不太清楚中师(专)是何时开始招初中毕业生的。1978年,我们村小学一民办老师,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震惊了十里八村,当时别人给他介绍的对象,原本很不中意这个老师的家庭条件,一直没有确定关系。这边儿录取通知书一到,好家伙,喊着媒婆带着猪肉上门“谈话”表示愿意了。那年,县中正式招生,我们村考上了六个,两年后一个考取了大学、四个考上了师范学校、财贸学校、卫校。咱也不知道他们那时有没有初中考中师的机会。那时没人在乎考上什么学,管它大学、大专、中专,反正是不用种地、可以挣工资吃商品粮了,这就是“人上人”了!

上世纪80年代中师生智商降维碾压其他人,所以他们稍微看点儿书就超越绝大多数人。这样的论调一直有,浪哥不予置评,但是我承认他们算学习好的。下边说说我的初中时代考中师的那些事儿。

我初中成绩不算多好,那时县中初中每年招生两个班,每班六十多人,我多数时候考试总成绩在十名稍后一点儿,但中考前摸底考试,考了第三。1982年中考时,我们班有三个同学考取了师范学校,一人是县委大院孩子、一人是学校老师孩子、一人是教育局一干部侄子。他仨的学习成绩,从来没有比我好过。不过话说回来,和我一同考上县中高中的同学,三年后有落榜的;没有考上高中的同学,有回乡初中复读一年然后考取中师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前,初中毕业考上中专的,都是班级学习最厉害的学生,名额少之又少,考不上中专的才依次被高中录取。这种情况,我不了解,因为我不是学习多好的,前面也写了,我那三个考上师范学校的初中同班同学,学习成绩还不如我这勉强算上游的学生。

下面这个网民的观点和上边截图那个网民观点如出一辙,合着后来考上大学的,都是“中师漏”呗?

八十年代初中毕业考取中师(专)的,在自己就读的初中,是学习好的甚至相当优秀的,这个毋庸置疑。但在我们县中初中,绝对称不上学霸。有网友说,农村孩子都奔着考上中师(专)就成了挣工资吃商品粮去的,因为这就实现了身份的转变。这个说法有道理,不过我们县中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农村孩子。

大家都承认八十年代考上中师(专)的是学习好的,至于把那些人夸成学霸,呵呵呵,你们自己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