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71年,一位衣着朴素的湖北农民来到济南军区大院门口,他要求见军区司令杨得志上

1971年,一位衣着朴素的湖北农民来到济南军区大院门口,他要求见军区司令杨得志上将。这时警卫人员问他和杨司令是什么关系?这位老农民不卑不亢的回答道:“红军长征时,我们都是红一方面军的,他当团长,我当营长,他当师长,我当团长。”

1935年的寒冬,长征路上充满了艰险与挑战,红军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将士的血汗与智慧。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杨得志,这位年轻而坚定的指挥官,以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无畏的精神,成为红军克服困难、突破重围的重要人物。 一月初,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在杨得志的带领下,开始了对贵州省乌江渡口龙溪的强行进军。这一行动的目的是在国民党军主力之前抢占战略要地,为中央红军的进一步行动铺平道路。长途跋涉数日数夜,红军战士们在寒风中行军,脚步沉重却坚定。乌江的渡口成为了他们眼前的最后一道难关,成功渡江意味着红军能够掌握主动,打开一条生路。 杨得志深知乌江水急流险,为确保渡江行动的顺利,他决定采用扎竹排的方式渡江。他精心挑选了8名水性出众的战士,准备率先试渡。然而,命运弄人,初次尝试中,竹排在礁石处被撞击,8名勇士英勇牺牲。这一惨痛的失利并未击垮杨得志,反而激发了他更大的决心与智慧。 面对困境,杨得志迅速调整策略,组织第二梯队再次尝试渡江。这一次,他在竹排上加装了扶手,并选择了下游水流较缓的渡点,以减少意外发生的风险。在严密的战术安排下,十几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拼尽全力冲上对岸,成功突破了乌江的天险。这一壮举不仅展示了杨得志的领导才能,也为中央红军打开了通往生路的关键通道。 几个月后,红军继续在艰难的环境中前行,1935年5月24日,杨得志再次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他率领红一团在暴雨中进行了一次70多公里的强行军,最终赶到了大渡河渡口安顺场。面对敌军的严密防守,杨得志指挥红军迅速投入战斗,经过一番激烈交火,成功全歼敌方两个连的国民党军队,并缴获了一条运输船。 次日清晨,杨得志成立了由17名勇士组成的渡河奋勇队,由二连长熊尚林带领,利用缴获的木渡船再次迎战大渡河的险恶环境。巨浪与险滩交织,敌军的枪火如雨点般密集。然而,这支精英队伍在杨得志的指挥下,顶着枪林弹雨,奋力冲破了大渡河的防线,成功冲上对岸,击溃了岸头的守军,为后续红军大部队的顺利过江提供了坚实的掩护。 到了1971年,一位农民去济南军区大院找杨得志。 此时,杨得志将军正在办公室里忙碌。听到侯礼祥的名字,他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个熟悉的面孔。他惊讶万分,难以置信失联多年的老部下会突然出现。 将军快步走出大院,只见那位老人正站在门口,目光中带着期盼。两人四目相对,一时间百感交集。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他们不禁感慨万千。 杨得志将军把侯礼祥请进了办公室,两人开始叙旧。侯礼祥向老首长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和遭遇。原来,在红军长征胜利后,侯礼祥曾任八路军总部警备第一团的副团长,负责保卫中央首长的安全。 1939年初,他在一次战斗中负伤,伤势较重。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便安排他回湖北老家养伤。 等到伤势痊愈后,侯礼祥并没有闲下来。为了更好地开展地下工作,他化身为国民党的一名保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秘密收集情报,配合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然而,也正是因为身份特殊,一些同志对他的情况并不了解。再加上那时的通讯条件十分有限,侯礼祥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久而久之,一些历史问题便难以理清,他本人也成为专政审查的对象。 杨得志听完侯礼祥的诉说,心中十分不忍。作为老部下的他,对侯礼祥的为人和能力都十分了解。他知道,侯礼祥是一位对革命无比忠诚的战士,为党和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如今,这位曾经的战斗英雄却要承受莫须有的指控,实在是让人心酸。 杨得志当即表示,他愿意为侯礼祥澄清事实,证明他的清白。他提笔写下了一份证明材料,郑重地说道:"侯礼祥同志在战斗中负伤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可以作证。他为革命事业立下的功勋,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 侯礼祥看着这份证明,热泪盈眶。他知道,有了杨得志将军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首长为自己担保,再加上确凿的事实依据,他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消息很快传到了新疆军区。杨勇将军得知此事后,也为侯礼祥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他同样写下了一份证明材料,还特意加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政治部"的公章,以示郑重。在证明中,杨勇将军详细叙述了自己与侯礼祥的交集。他表示,在1936年他担任红一师政委时,侯礼祥确实担任过红一师十三团的团长。在"双十二事变"后,侯礼祥被派往延安抗大学习。再后来的情况,杨勇将军就不太清楚了。 在两位将军的共同努力下,侯礼祥的历史问题终于得以彻底澄清。江陵县有关部门重新调查了此事,并最终确认了侯礼祥的红军身份。调查人员在结论中肯定了侯礼祥的革命历程和贡献,同时也恢复了他应有的待遇。

评论列表

新亦才
新亦才 6
2024-11-26 13:47
老革命家,为人民,为祖国贡献了全部力量,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