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年仅19岁的郑少仪,毅然告别平静生活,投身革命洪流,她剪掉长发,脱下心爱的旗袍,换上粗布军装,化名李欣,潜伏到国民党“二李”部队,成为我党安插在敌人心脏的一颗“棋子”。
(信息来源:江都日报2021.4.20郑少仪:隐蔽战线杰出的巾帼英雄)
潜伏的日子,如履薄冰。郑少仪以其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周旋于各种复杂关系之中,源源不断地将重要情报传递出去,为新四军的抗战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1940年,郭村,一个看似平静的村庄,却即将成为决定新四军生死存亡的战场。
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暗中勾结“二李”部队,意图趁新四军挺进纵队在郭村休整之际,将其一举歼灭。
6月27日,一份紧急军令送到了郑少仪手中,上面赫然写着“二李”部队将于次日凌晨进攻郭村的消息。
来不及多想,郑少仪当机立断,决定亲自将情报送出。
夜幕降临,郑少仪换上一身白色旗袍,这是她潜伏身份的“保护色”,也是她此行唯一的“武器”。
为了避开敌人的层层封锁,她毅然踏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趟过齐腰深的河水,顾不得荆棘划破肌肤,也顾不得荒野的黑暗和恐惧,一路狂奔,终于在深夜赶到郭村。
眼前这个浑身湿透、头发滴水的姑娘,用虚弱的声音向他详细汇报了“二李”部队的进攻计划和兵力部署,并根据自己对敌情的了解,提出了具体的作战建议。
这份情报,对新四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叶飞迅速调整部署,做好了迎战准备。
28日清晨,“二李”部队的枪声如期而至,然而,迎接他们的不是毫无防备的新四军,而是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的“猎手”。
这场战斗,新四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仅仅用了半小时,就将“二李”部队击溃,取得了郭村保卫战的胜利。
这场胜利,为三个月后彻底打开苏北抗战局面的黄桥决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成为我军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郭村保卫战的胜利,离不开郑少仪送出的这份“生死情报”。
多年后,叶飞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深夜,那个浑身湿透的姑娘,以及那份改变战局的情报。
战斗结束后,郑少仪没有恋战,也没有贪图功名,而是再次隐姓埋名,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
解放后,郑少仪担任浙江省高院副院长,她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廉洁奉公,刚正不阿,为维护司法公正、推进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活中的郑少仪,极其低调,她很少向家人提起那段惊心动魄的战争岁月。
子女们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看似柔弱的母亲,还有着如此英勇的一面。
郑少仪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以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郑少仪的故事,如同夜空中闪亮的星辰,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