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做保洁员为什么要读大学,这四年有什么意义?”今年6月,一位24岁的女大学生从青岛一所二本高校毕业,考上这里,她和她的家庭都尽了全力,可毕业后他却做了保洁员,当她的弟弟知道后,情绪激动地问出了这样的话。网友却说:这是脚踏实地的典范! 在社交媒体上,一则关于24岁二本毕业生长花成为保洁员的新闻引发了热议,这位来自四川攀枝花偏远山村的女孩叫长花。 她成长的环境十分闭塞,她的家乡位于距县城30多公里的山区,那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许多女孩子早早就辍学结婚生子,将自己的人生局限在这片狭小的天地里。 然而,长花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她坚持读完了高中,想用知识为自己打开了通往外界的一扇窗。 为了改变命运,长花从初中开始学习绘画,立志成为一名艺术生,尽管家境并不富裕,她的父母仍然四处借钱支持她参加艺考培训。 经过不懈努力,长花如愿考入了青岛的一所二本院校,学习环境设计专业,这个消息让全家人都欣喜若狂。 对于长花来说,迈入大学校门不仅意味着知识的积累,更是走出大山、拥抱广阔世界的开始,大学生活让她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了解到了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她的世界观在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在大学里,长花逐渐蜕变成一个更加独立自主的人,她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也开始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憧憬,这段时光犹如一场蝶变,让长花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成长。 然而,随着毕业季的临近,现实的残酷开始显现,环境设计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很多同学都在为找工作发愁。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长花一度陷入迷茫,她尝试考研,希望能够继续深造,但遗憾落榜,4万元的助学贷款也犹如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在反复权衡后,长花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选择——成为一名保洁员,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收入还算可观。 当长花的弟弟知道这件事后,他十分不理解姐姐的选择,他情绪激动的质问姐姐:“如果去做保洁员为什么要读大学,这四年有什么意义?” 可长花没有回答,因为她觉得每天穿梭于不同客户的家中,虽然身体很累,但月收入能达到七八千元,这不仅能支撑她的生活,还能让她能够慢慢还上之前的助学贷款,这让她感到些许满足。 在工作中,长花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客户,有的人对她很尊重,有的人则态度刁难,这些经历让她对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尽管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去甚远,但长花并不后悔自己的大学经历,恰恰相反,她认为正是大学的经历让她具备了更强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与形形色色的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她展现出了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些都与她的大学经历密不可分。 事实上,就是这样大学教育的意义是多元的,它不仅能开阔人的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更能为个人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长花的例子也让我们反思了社会对某些职业的偏见,在很多人眼中,保洁员是一个"低人一等"的职业。 但长花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职业都值得尊重,职业选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所长,创造价值。 长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重新定义"成功",成功不应该被狭隘地理解为高薪或者体面的工作,而应该是能够勇敢面对现实,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应该用固有的标准来评判他人的选择,对于正在迷茫中的年轻人来说,长花的经历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便暂时遇到挫折,也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价值,大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到的专业知识,更在于培养了我们面对人生各种挑战的能力。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工作,重要的是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面对现实,不断探索和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长花的故事仍在继续,她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也许有一天,她会重新拾起画笔,在艺术领域大展身手;也许她会继续在当前的工作中发光发热,但无论如何,这个女孩一定是有能力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的! 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