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79年,许世友要求163师师长边贵祥放了1000多名越南战俘,没想到他直接拒

1979年,许世友要求163师师长边贵祥放了1000多名越南战俘,没想到他直接拒绝,还大喊着:“撤职也好、坐牢也罢,释放俘虏这事儿,门都没有!”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历史的硝烟,往往掩盖了真实的英雄。 有人说战争是残酷的修罗场,吞噬着人性与良知。 也有人说战争是英雄的诞生地,锻造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畏的灵魂。 边贵祥,一位从抗日烽火中走出来的老兵。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浓缩的战争史,一部关于勇气、责任和牺牲的史诗。 边贵祥16岁那年,一次偶然的见义勇为,让他与命运的齿轮紧紧咬合。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与欺压百姓的团丁发生冲突,被迫离乡背井。 这看似不起眼的插曲,却为他日后的军旅生涯埋下了伏笔。 在逃亡的路上他遇到了八路军毅然加入了这支队伍,从此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边贵祥的“疯子”名号在战场上传开。 他作战勇猛视死如归,仿佛不知恐惧为何物。 一次战斗中他孤身一人与三名日军展开白刃战,将敌人全部击毙。 紧接着一枚炮弹在他身旁爆炸,弹片击中了他的左眼。 即使在半失明的情况下,他一直坚持战斗直到援军赶到。 而他也因此次变成了“边瞎子”,这不仅是一个外号的转变,更是他浴血奋战的勋章。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向越南派遣了军事顾问团,支援越南的抗美战争。 边贵祥作为其中一员,只能踏上异国战场。 这段经历为他日后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也为他与越南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埋下了伏笔。 然而谁能想到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会变成兵戎相见的敌人? 20世纪70年代,中越关系急转直下。 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不断在中越边境挑衅,蚕食中国领土,制造各种流血事件。 中国政府曾多次发出警告,希望和平解决争端,但越南置之不理。 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被迫发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9年作为55军163师师长,边贵祥再次踏上了越南的土地。 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军事顾问,而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 163师是55军的主力师,肩负着东线作战的核心任务。 对此东线总指挥许世友将军对边贵祥寄予厚望。 而边贵祥也没有让他失望,163师在谅山战役中的表现堪称神勇。 他们势如破竹,迅速突破越军精心构筑的防线,将战线推进到奇穷河畔。 奇穷河是谅山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岸就是越南首都河内。 按照中央的作战计划,占领奇穷河北岸即可,无需威胁河内。 但是战况瞬息万变,163师在追击溃逃的越军时,意外渡过了奇穷河,直逼河内。 这一举动让河内政府陷入恐慌,也让许世友大吃一惊。 许世友立刻致电边贵祥,要求其停止前进,却被边贵祥拒绝。 事后得知河内政府的恐慌举动,许世友也意识到此次行动的战略意义,不再追究边贵祥“先斩后奏”之举。 163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创造了多项纪录。 他们曾歼敌近6000人,自身伤亡不到600人,交换比达到惊人的1:10。 这不仅体现了163师强大的战斗力,也展现了边贵祥卓越的指挥才能。 战争的残酷不仅体现在血与火的搏杀中,也体现在艰难的抉择中。 在处理越南战俘问题上,边贵祥与上级产生了分歧。 当时163师俘虏了1000多名越军战俘。 许世友指示边贵祥释放战俘,但边贵祥却坚决拒绝。 他认为越南战俘“养不熟”,放了他们无异于“放虎归山”,会对中国士兵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边贵祥的抗命,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他对越南的深刻了解和对士兵生命的高度负责。 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曾经的战友,因自己的决策而只能面临危险。 战后边贵祥的军事生涯并未就此结束。 他先后担任要职成为海南军区副司令,从士兵到将军,他的军旅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 边贵祥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士兵的关爱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 退休后的边贵祥曾携妻子前往广西,为600多名牺牲战友扫墓。 在墓碑前,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兵,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潸然泪下。 这一幕让他的妻子为之动容,也让后人为之敬仰。 边贵祥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传奇,更是那个时代战士精神的缩影。 他身上体现出的无畏精神、智慧决策、责任担当和牺牲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战斗英雄——边贵祥 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