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马识途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革命事业,毅然告别了新婚妻子,不料,由于叛徒的出卖,马识途的妻子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没有透露任何党组织的秘密!
(红星新闻2024-03-29——马识途去世:丧事从简,不接受花圈,不举行遗体送别活动 来源:《各界》杂志2024-03-29 ——文史丨马识途:九死一生,一生九死)
2024年,当导演姜文在微博上敲下这行字时,无数网友才恍然惊觉,原来那个拍出《让子弹飞》的姜文,和那个写出《夜谭十记》的马识途,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15年,马识途出生在四川忠县一个书香门第。
彼时的中国,新旧文化激烈碰撞,留着长辫的夫子摇头晃脑地念着孔孟之道,西装革履的老师则高谈阔论着西方科学。
马识途的父亲,一个有着开明思想的“老乡绅”,敏锐地嗅到了时代变革的气息。他不希望儿子像温室里的花朵般脆弱,便“狠心”将他“赶出”家门,让他独自去北京求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父亲对马识途的期许,也是那个时代无数中国青年的心声。
在去往北京的船上,马识途第一次见识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城里的学生衣着光鲜,言谈举止间透着一股优越感,而像他这样的乡下孩子,则被嘲笑为“吃包谷粑长大的”。
面对歧视和嘲讽,马识途没有自卑,而是更加刻苦学习。他知道,知识就是力量,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
1936年,马识途如愿考入中央大学化学系,立志“工业救国”。然而,抗日战争的爆发,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目睹着日寇的铁蹄践踏着祖国的河山,马识途再也无法安心读书。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街头巷尾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
与此同时,马识途遇到了他一生的挚爱——刘惠馨。
刘惠馨是一位进步女青年,她思想活跃,积极投身革命,和马识途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两人在战火纷飞中相识、相爱,并在武汉秘密结为夫妻。
然而,他们的爱情注定要经历血与火的考验。
1938年,马识途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服从组织安排,转入地下工作。
这意味着他要与亲人朋友断绝联系,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甚至随时准备牺牲生命。
为了革命事业,马识途毅然告别了新婚妻子,踏上了充满荆棘的地下斗争之路。
他学会了各种方言、化妆术,甚至裁缝,把自己伪装成不同身份的人,游走在敌人眼皮底下。
地下工作是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身份,招致杀身之祸。但马识途从未退缩,他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用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周旋。
然而,不幸还是降临了。
1941年,由于叛徒出卖,刘惠馨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透露任何党组织的秘密,最终,刘惠馨英勇就义,年仅26岁。
得知妻子牺牲的消息,马识途悲痛欲绝,但他明白,革命就是流血牺牲,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刘惠馨只是其中之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马识途强忍着悲痛,继续投入到地下斗争中。他把对妻子的思念,对敌人的仇恨,都化作了斗争的动力,更加坚定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马识途终于可以公开自己的身份。他担任过多个领导职务,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和马识途开玩笑。
“文革”期间,马识途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派”,遭受了批斗、关押等非人待遇。妻子王放也因病去世,三个孩子流落街头,靠着好心人的救济才勉强活了下来。
面对接踵而至的打击,马识途没有被打倒。他始终相信,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在狱中,马识途没有放弃写作。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以及对那个特殊年代的反思。
改革开放后,马识途的冤案得到平反。他重新拿起笔杆子,创作了大量反映革命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和短篇小说集《夜谭十记》。
马识途的文学创作,扎根于现实生活,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对社会底层的关注,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语言朴实,故事性强,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024年,马识途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文学的一生,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缩影。
他经历了中国社会从动荡到和平,从封闭到开放的巨大变革,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光辉历程。
马识途,这个历经时代风雨的“老炮儿”,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忠诚,什么是爱。
他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